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林大荣
[导读]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文启蒙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语文课业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林大荣
        龙宫镇蔡官小学  贵州省  安顺市  561000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生语文启蒙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语文课业的讲授,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实践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探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融合学习的优势以及在具体的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融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融合学习可以简单引申为跨学科学习,是指打破原有的学科限制和领域界限,除了对学生开展语文课本知识的教学外,还要融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准确准备把握教学时长,就主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进行时间分配,也需要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最佳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融合学习的优势
        第一,有效缓解课堂教学压力。小学语文的知识比较复杂,有些内容学生不易理解,通过融合学习,教师突破了语文教材的束缚,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学生也不会将自己局限在单一的知识点中,而是根据相应的主题和内容开展探究学习,有效缓解了课堂教学的压力。第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有大量的生字、拼音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教材内容,将大量的理论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再配备大量的练习、背诵任务,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通过融合学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动画、音乐等功能将课本中复杂的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同时也能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容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感受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1]。
        二、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根据学情设计课堂融合学习项目
        在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学习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其他学科内容或者课外延伸知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设计融合学习项目,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梳理巩固各学科知识内容,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以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2《金木水火土》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分小组探究金木水火土的字形演变过程是什么?他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你写一份研究报告,向人们展示你的发现。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开展信息搜集和研究,明确任务目标和展现形式,小组分工合作,就不同字体搜集相关资料,如土字最初的形态是什么?不同地区土壤有什么不同?土地公又是怎么出现的?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的形式,制作研究报告,教师随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研究报告撰写完成后,教师开展课堂成果展示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互相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以上案例,将一年级的学习内容与科学学科融合,将对科学中相关物品的特性研究与学生的学习识字紧密结合,增加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融合学习课堂
        当前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学效率也不高。而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创建灵动多样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紧密融合,为烦闷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2]。以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布置教学任务,自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结合文章内容和学习资料制作一个5分钟的微课,教师将学习资料下发到学习平台中,学生自行整理汇总。

学习资料包括圆明园的照片、圆明园的历史简介、圆明园的复原图、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铜兽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圆明园中的人物事迹、影视资料、纪录片,学生整理完相关资料后还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视频剪辑、音乐挑选、文字编写等工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而且在视频创作中,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学习资料,创新思维,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的融合,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三)巧用学科知识实现融合学习
        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重点难点,不仅要进行语法、结构、写作技巧的练习,还要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对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和知识积累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完善教学方式,实现阅读与写作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例如,在进行古诗文的学习时,以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两小儿辩日》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文章中的问题都是什么?为什么?包含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就自己读懂的部分与同学交流沟通,整理讨论成果,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补充相关知识,如视觉的误差、错觉原理,光渗作用等,结合教师的补充内容,学生在此开展讨论。然后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如1955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发表的《太阳与观测者距离在一日内的变化》,以北京为研究地,探究不同时间北京中午和晚上与太阳的距离,最后得出结论,日出日落的时间与太阳的高度在一年内不断变化,而且随着维度的不同而不同。并且结合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物理现象和地理现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开展融合学习,实现不同知识领域的迁移融合,增加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原理和学习策略,不在束缚于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中,而是依据教学内容开展主题研究,思考探索问题的产生路径,设计教学成果,使得学生在一步步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开拓创新思维,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卉. 融合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语文建设, 2020(2).
        [2]罗华妮.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7(1).
        作者简介格式
        作者姓名:   林大荣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年8月5日         
        籍贯:贵州省安顺市
        单位名称(省,市,邮编):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蔡官小学。邮编  561000    
        学历:       大专        
        职称:    小学语文一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或道德与法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