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李园元
[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
        李园元
        湖南省娄底市印塘乡光明学校  417700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两部分内容,他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阅读是吸纳的过程,而写作是输出的阶段。要想进一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将二者结合共用,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模式,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丰富小学生的写作技巧,增加知识的储备量,从而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掌握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写作当中去。目前,但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同文化的出现使得小学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较大,再加上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致使小学生不喜欢阅读书籍,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价值
        读写结合模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方法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效率高,而且简洁易懂。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里,控制着学生的阅读范围与阅读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采用读写结合的模式,则可以有效的避免以上问题,在同样的时间过程里,能够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学生的主观意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得知自身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点,以及需要去强化的地方。通过不断地阅读,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阅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不仅掌握到了庞大的知识,还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这方面的技巧。通过这种深层次的学习,所学习到的知识将会反馈到写作方面上,从而去提高写作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与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宽阔的思维与逻辑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2.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以读后感悟深化阅读理解
        读后感是作文写作的一种格式,指在阅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籍后,将自己所读所想记录下来,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法就可以充分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尤其在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生活经验在逐渐丰富,写作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完全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而不是从文字表面上理解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学生虽然懂得了课文所表达的内涵,要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无私奉献、讲究内在、服务社会的拥有的人,但是这种理解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并不能对他们的主观意识、人生观念产生相应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不限字数的读后感,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课文相结合,写下自己的深切感受。有的学生因此而想到了自己亲人的故事,有的则联想到了雷锋叔叔,在这样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会从内心上接受到作者的思想熏陶,从而达到主观的理解层面。
        2.2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在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写作教学往往很难开展,而在写作教学中所教授的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纯理论讲解也会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对于纯理论的理解能力有限,必须以实际的案例为载体才能够理解写作技巧,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事实上,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已经融人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教材的编排往往是将同性质同类型的文章集合在一起,让学生对同一类型的文章有所理解之后在进行写作的训练。那么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强化读写结合的理念,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写作教学深度的融合进去。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之后逐步的运用好词造句,用好句写作一个段落,在从段落发展成为作文。也就是说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进行作文的教学,而是结合阅读理解的内容将写作分解成为造句,段落写作,短文写作,以及作文这几个细项。这样的作文分解模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而各个细项的练习也深度的与文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样一边读,一边写的应用实践过程,也能够逐步练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
        2.3以学生为中心,激发读写兴趣
        新课标下要求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丰富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文化含义,从题材、体裁、风格等丰富多样的课文整合写作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悟,使学生能从中受到熏陶,产生写作的兴趣。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练习《我的奇思妙想》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重新回顾这一单元学习的课文,整合所有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创作的思路,激发写作兴趣。这一篇写作要求是让学生能描写出自己想发明东西的外貌和功能,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升学生写作的冲动。
        2.4以课文仿写促进情感体会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也在持续优化,当前部编版教材收录的课文都有其教育价值与引导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文或课文片段开展仿写与续写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学生对课文深层情感的挖掘,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进一步,不仅能够看到表象展现的内容与情感,还能感受到表象背后隐藏的关键信息。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巴金朴素的语言感受到鸟的天堂的唯美景色,可以理解巴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与赞美之情,从而总结出本文对于生命与自然的热爱主题。但是,笔者为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按照巴金写作的模式写作文,于是学生纷纷写下来自己本来认为是很普通,但是后来却感到无比欣喜的事物。通过这样的仿写过程,学生这时突然发现,巴金也在告诉我们,自然与生活所存在的美需要我们具备发现美的眼睛,轻易下的结论往往存在巨大的错误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读写结合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更是贯穿了整个学习生涯,阅读理解能力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的将来学业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读写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读写能力的增强也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小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凤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7.
[2]米秀芳.读写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巧用[J].文学教育(上),2019(11):107.
[3]孙静.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08-409.
[4]高霞.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40.
[5]魏晓红.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读写结合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9(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