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新苗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摘要:在大学阶段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中,大学语文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将素质教育功能作为主导,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此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延续,因此可知大学语文承担着工具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说话、阅读、朗诵、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由此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育功能,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言文字;大学语文;应有能力;教学方法
目前来看,一些高等学校都主动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但是因为学校有着不同的课程定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许多学校都是将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目的。因此可知,这种教学思想的出现,就使得大学时期所开展的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并无明显差异。如何区别出中学语文教学与大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保证语言文字教育功能得到延续,?这些都成为大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
一、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情况
目前来看,大学生在应用语言文字时存在较差的应用能力,比如在下述几个事件中就可见一斑。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做一个企业活动方案,但是发现学生缺乏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难以分清口语、书面语,比如在写到日程安排这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会直接表达成了吃中饭、吃早饭,甚至将晚餐写成一家餐馆的名称。在活动行程中写到:到某个地方游玩两个小时,吃完晚饭就去唱卡拉OK等,在经费预算中也出现了吃饭XX钱,买车票多XX钱等。在写论文与调查报告时,不少学生文字都出现全部顶格书写的情况,缺乏相应的文字规范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能够表现出学生在文字表达与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并且自身未能认识到这种做法存在不妥之处。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感觉十分痛心,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使得学生学习现状得以改变,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通过几十个课时的课程就能完成的,同时大学语文所具备的功能不仅是一个教育工具,更是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这也成为区分中学语文与大学语文最有效的方法。
二、大学语文课程功能
在对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教学所具备的工具性目的进行对比后,笔者发现,大学语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延续,因此应当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作为主导,将工具教育作为辅助。
首先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与国家劳动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企业日后发展提供更多的竞争力、在我国所发布的教育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高等教育时,应当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不仅如此也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质。通过开设多种人文素质课程,为大学语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来看,大学语文通常是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教师需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带领学生欣赏与阅读经典名著,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并且提高学生的思维高度。我们需要学会分析每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语言魅力、结构类型等,提高学生情感感悟。比如在学习屈原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思想,并且也能帮助学生产生对家乡、对民族的爱恋。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可以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学会用真心对待爱情。不仅如此,在学习时帮助学生学会同情弱者、尊重生命、追求平等自由、坚持正义等。同时也需要将作品中的积极思想运用到自身工作与学习当中来。
其次是工具教育。语言文字工具性也决定了其所具备实践性。而实践性作为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的主要工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提高技能,使其学生学会运用这个工具,以此更好地适应继续学习与日后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汇报时,负责人主要讲解的是课程改革特色与内容,但是有的领导就提出来改革与特色成效是需要围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但是学生人文素养是否得到有效的提高,没有人能够做出判断,因此还不如将一些实际性东西教给学生,比如如何规范写作、如何保证语言文字更加的通顺、如何保证不出现错别字等。这种观点的出现,也代表了一些理工科教师观点。一些语文教师就会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读书这十几年时间内,都无法让全部的同学具备理解别人与准确表达自己的能力,但是我们如何凭借大学仅仅几十个课程改变学生呢?所以笔者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时,应当将素质教育加入其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具。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有效改善学生在应用语言文字时所面临的问题。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主要方法
(一)重视朗诵
在语文能力培养中,听、说、读、写、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首先就应当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诵读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强化,并且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规范的表达技巧与表达方法。被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笔优美、语言规范的经典名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名篇进行反复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优美的语言,同时也能将朗读的语言材料逐渐转化成自身语言,并且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保证口语表达能力更加规范。
(二)重视说话
朗读与阅读都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感,最后在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帮助。所以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实训教学加入其中,因为课时有限,所以教师需要对语言实现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将社会与语言教学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语言教学前沿性与实用性。
(三)重视阅读
语文阅读质量与语文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鉴赏力与理解力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阅读来得到实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了“走向阅读社会”这个口号,要求社会当中人人都要主动读书,将读书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与教育部也提倡人们能够主动的阅读,并且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风气。因为大学生没有过大的学业压力,在选择阅读时有着更多的自由。因为大学语文教学时间十分的有限,所以教师可以提倡课外阅读方式,使学生对文字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文章和书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四)重视写作
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时,写作是一项重要环节。课堂内写作对于大学语文教学而言,是较为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下的空闲时间进行写作练习。如果采用传统的写作方式,比如为学生提供一个命题作文,对字数进行规定,那么大部分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是在完成任务,甚至有的学生会选择在网络上抄袭某篇文章来应付教师。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传播技术与媒介,使学生注册一个微博,每周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主题,学生可以主动发表自身的见解与看法。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做好批改工作,在发现问题时,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过硬文字功底,那么就能在就业中为自身增色不少。所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也成为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需要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春雷.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安徽省5所高校的调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50-156.
[2]陈慕贞.实施“教学做合一”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06:30-33.
[3]胡艳.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与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