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王雨晴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王雨晴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更注重教学的结果,往往会以题海战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一情况下,学生虽然看似掌握了学习内容,但其语文素养并未得到发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文章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践策略作了简要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方式,尝试引入情境教学思想,并依照教学内容对情境教学的组织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将情境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发挥出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构建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眼界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若是想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化教学指导,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元素,由课堂学习进入到社会与大自然中【1】。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现象加以观察,结合教师的语言表达,使学生处于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在拓展学生眼界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形象化感知学习内容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边城》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展现教学情境。在进行教学时,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边城景色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边城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等内容,充分体会到作者寄寓在文章中的情感,理解文章中所呈现的“爱”和“美”的内涵。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学生会对文本中所描绘的景象较为陌生。教师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时,对文本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感知,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
        二、构建音乐情境,激活审美体验
        语文学科本身是极具趣味性的,但也会涉及到一些较为深奥的内容,学生在理解其内涵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为小学生构建音乐情境,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中,积极地去探究、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音乐其本身就具备了“情绪化”的内容,能够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可以跨越语言的障碍,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所以说,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将音乐艺术特有的旋律、节奏等与文本内容融合在一起,使课文的内容更清晰的呈现到学生的脑海中,进而形成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得到高效化培养【2】。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为学生播放一些乐曲,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学习、理解文章。《赤壁赋》是作者在与友人共同泛舟游赤壁时所写,文章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以问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舒畅的心情。诚然,文章中也流露出了一些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但也反映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从作者的故事着手,让学生了解苏轼一生的坎坷经历,苏轼似乎一生都处于被贬谪、流放的状态,但是他从未放弃,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习苏轼豁达、坚韧的品质。

同时,在音乐情境的铺垫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被作者的乐观精神所触动,进而形成浓郁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对《赤壁赋》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构建演绎情境,引发精神共鸣
        演绎情境的构建,为学生直观、近距离地解读课文内容提供了途径。简单来说,演绎情境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展开深层次的解读,再将解读内容与文本相结合,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角色中,使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并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同时,教师在开展演绎情境教学时,应对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握好涉及角色的切入点,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另外,在学生开展情境演绎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合理的延伸演绎,使其成为完整的情境小故事,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突出语文学习整体效果。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教师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组织学生对文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进行扮演学习,在故事情节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所表演的情节。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对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时,教师应对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特色、身体姿态、动作特色等,使学生可以将人物的情感动态变化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林黛玉是谨慎而敏感的,她内敛而倔强,多愁善感;林熙凤泼辣精明,处事圆润;而贾母慈祥仁爱,精明敏锐,在贾府中的地位是极高的。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内容方面,会更加深入、清晰,对故事的脉络、情节走向会有更熟悉的掌握,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其课堂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四、构建实践情境,增强学生体验
        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中没有展现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语文隐形知识的认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分析和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文本感知力的教学目的。因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实践情境,在引起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例如,在讲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花园中,使学生在真情实景中感受到自然的强大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文章中所描绘的情节,用音频、影像的方式呈现到学生眼前,并在播放微课视频时,辅之以语言讲解,使学生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去解读文章。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到池塘边“赏荷”,看看是不是真如文章中所表现的那样恬淡安逸,给人以清净的感觉。教师在教学时为学生构建实践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结语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构建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极具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语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情境,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美.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00(004):P.50-50.
        【2】颜梅.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的优化与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000(001):P.1-1.
        【3】李振艳.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1):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