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浅谈小班幼儿午餐管理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余夏蓉
[导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余夏蓉
        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  310000
        摘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真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午餐,是幼儿一日生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午餐三步曲”——餐前、进餐、餐后这三个阶段几乎持续一个半小时,教师们都有不同的管理困难,那么如何组织好小班幼儿的午餐环节,本文针对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中如何组织小班幼儿用餐活动进行了实践研究,阐述了有关做法并归纳了相应的策略,为有效促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小班;午餐环节
        一、反思之初——追因分析
        1. 管理困难,问题聚焦。
        提起午餐环节,不免眉头一皱,许多混乱又让人焦虑的画面如同电影快进一般涌现脑海:直接抗拒——老师,我不想吃饭,我在家里都不吃饭的。眼尖的孩子看见保育老师把饭菜推进来就开始皱眉头,哭;有的孩子吃饭的时候就像挖宝藏一样,饭粒散落在方圆50厘米;有的孩子吃完饭嘴巴不擦,油腻的手直接开始玩玩具……
        2.理论支撑,剖析诊断
        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下,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我们应该解放幼儿的双手,但是,在幼儿园的午餐环节中,教师仍是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幼儿仍是被管理者,一到午餐时间,幼儿基本是完成任务一样似的吃完饭,进餐前后的活动也很受拘束,这样的传统午餐模式,幼儿自然会失去很多午餐的乐趣。
        二、行动之际——探索策略
        (一)打造舒适午餐环境,让午餐更有温度
        首先,将用餐习惯和用餐礼仪融入墙面环境。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思维是具象的,教师可将一些用餐的坐姿、拿碗的姿势以及其他一些用餐小漫画、用餐礼仪的图片张贴在墙面上,让无声的环境去影响幼儿的用餐习惯和用餐礼仪。
        其次,《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5]其实,教师们在管理午餐环节时,能发现很多幼儿对菌菇类的菜很厌恶。教师可以打破自然角的一贯作用,尝试种植菌菇,孩子们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全程参与菌菇的播种,生长,采摘,食用,在亲身体验和直接感知的过程中,慢慢接受菌菇类的菜。儿童的学习不是端坐静听,而是动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和专注,是探索、体验和交往。[4]
        (二)深入课程游戏化  让午餐环节更具魅力
        1.课程背景下的预设游戏
        在《幼儿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小班上、下)两册教材中都有涉及幼儿用餐的主题,比如小班上册《吃得香长得棒》下册中《感官游乐园》中《能干的小手》等,其中涉及到的一些用餐习惯和用餐礼仪都可以融合在餐前、进餐、餐后的“午餐三步曲”中。同时,可以对照《指南,以及班级孩子的特点,设置一系列适合小班幼儿的餐前和餐后游戏,并采取自主游戏和集体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全面参与到活动内容中。
        2.适度留白下生成游戏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主张,要给孩子的一定的留白空间,这些留白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对自主的。因为幼儿园的课程中就是要从孩子中来,虞永平教授指出,其实,教师应该多花点时间去观察儿童的行为,儿童有很多令我们惊讶和赞叹的表现,儿童有很多创造性的举动和智慧。当然,儿童做事了,不等于他们学习了,要关注儿童的投入度,关注他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关注活动的挑战性,关注材料的层次性,要让儿童不断深入持续地活动,并不断获得新经验。[4]
宽松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我,教师要尝试适度留白,支持计划外的生成性餐后活动,更利于教师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或者增加游戏材料,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发展。


        (三)有序组织游戏,让午餐环节更流畅
        1. 餐前食育打头阵
        餐前环节它不像集体活动那么严谨、规范,反而游戏性和互动性更强,教师可以尝试用一些有趣的听说游戏、手指谣、猜谜语、讲故事或者“菜谱播报员”等一些比较安静又“智趣”的语言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进餐音乐、故事显温情
        舒适的背景音乐或者小故事,可以让孩子在进餐中不焦躁,愉悦的进餐。幼儿轻声交谈,像巴学园里的孩子们一样,谈论“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惬意的共进午餐。
        3.自主取餐显能力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幼儿自主取餐。其实,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已初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个别的幼儿在使用勺子时还不够熟练,导致幼儿对吃饭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我们在生活区中增加小肌肉运动的游戏,培养幼儿使用勺子的技能,从而锻炼幼儿的手部协调能力。
        4.餐后卫生自理是自律
        结束用餐,首先要做的就是必要的餐后自我卫生服务,教师鼓励孩子自己放好碗勺,主动漱口并用毛巾擦嘴,然后再把小椅搬至固定场地。
        5.餐后各类游戏是体验
        (1)巧用趣味长廊互动游戏
        班级区域游戏可以适当的外延,班级门口的走廊互动游戏,对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墙面的一些可操作性的玩具,不仅给幼儿提供各种能力锻炼的机会,又解决了教师午餐环节分管困难的问题。
        (2)巧妙增添户外游戏
        天气晴好的条件下,教师可多采用轻松的散步活动,幼儿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当然重复性的散步活动会让幼儿腻烦,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散步活动中增设小游戏,比如观察幼儿园的花花草草,寻找路边的小蚂蚁、蜗牛、蚯蚓,走独木桥等等,与大自然来一个亲密接触,这些都可以提高幼儿的散步兴趣。
        三、研究之后——有感有悟
        (一)教育观念有转变
        一方面,教育必须站在促进人的精神健全发展的角度,以关爱、 关注、 引导、 帮助等积极的教育行动,实现教育价值。另一方面,教师不管以何种方式组织小班幼儿的午餐环节活动,都要建立在“以幼儿为本”和“课程游戏化”两大背景下,这是教师观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   
        (二)师幼关系更自然
        午餐环节的有序规划与实施不仅让教师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职责更明确,合作更愉悦,更是真正让孩子在午餐环节中由被动变主动,身份也从小跟班变为小主人。
        
        
        参考文献:
[1]季金亚·立足餐后游戏,演绎灵动管理 ——浅谈小班幼儿餐后活动的策略·教育界·2018年第18期(总第294期)
[2]陈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班用餐环节管理中的运用·新课程小学·教学实践·2012.7(13-14)
[3]李晓文·幼儿园午餐活动的问题审视及转变·幼儿教育研究·学术论坛·2016年第5期(54-57)
[4]纪秀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关注四大问题·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