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北京市平谷区第七中学 北京市平谷区 101200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阶段主要的学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同时学生也会切实的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本文将在论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问题引导、合理分组、合理指导、布置教学任务等几方面来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前言: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最具有教学成果的教学时段[1]。教师在这一时段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性,从而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而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散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互相探讨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学科内容。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教学意义匪浅,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其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重要意义有三点:第一点,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更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开展小组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也就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这样的教学理念则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2]。第二点,数学是一门包含的知识繁杂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正处于完善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学习,则可以让学生在听取多方意见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学习体系。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也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三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过程需要发散性思维,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教学,则可以让学生不仅掌握初中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也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新课改的推动下,各种学习模式不断被推出,在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主动选择学习模式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例如在《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设置问题“我们实际生活中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如何利用一元一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具有导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每个学生受到生活阅历的限制,所能想到的答案可能具有局限性,而经过讨论,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的讨论结果则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则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而以问题为导向,无疑是最好的引导方式,学生在教学的问题引导下,或者独立思考,或者合作讨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
2.科学合理的小组组合,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所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分组则直接决定了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如何。为了让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学习都能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则可以知道学生科学合理的组合成学习小组。
只有科学合理的小组组合,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3]。例如在《直方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完成小组任务,则需要每个小组内分到的人既有擅长数据统计的,又有擅长绘图的,同时还要有善于分析的。只有让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具备一项技能,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为小组的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不仅保证小组很好的完成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保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小组的学习成果往往是某几个人的贡献,而有的小组成员只会坐享其成,这样的小组学习则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因此,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组合,这是保证小组学习达到教学目的的最基本的保障。
3.合理的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学生进行讨论,要想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技巧,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而这些合作技巧及能力的具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指导。教师在课堂的合理指导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教师需要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对于学生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欠缺的地方需要及时给出改正意见,让学生能够及时的改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第二点,教师需要在问题设置时,注意设置不同的问题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完成合作学习,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第三点,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评价,对于学生完成好的方面,教师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而对于学生还不足的地方,教师也要巧妙的加以引导。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学习的技巧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长久的进行指导。
4.巧妙的学习任务布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当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宁愿自己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不愿去问老师,或者跟同学讨论完成,这种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妙的布置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改正。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预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相关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习可以对课堂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接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预习的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则可以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之上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在教师完成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后回顾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还没有理解的知识来进行讨论学习。通过这样巧妙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可以逐渐发现合作学习的优点,从而逐步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数学学科的知识广袤无边,光靠学生个人能力去完成学习往往学习效果欠佳,在当代的教育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能力,去带领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养成遇到问题与同学合作完成的习惯,相信这样的合作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领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的魅力,也会对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4]。
结语
合作意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也能达到极其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的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这一学习模式不仅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整个的学习生涯、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贵红.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38.
[2]沈作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4):167+169.
[3]田志.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8,7(18):96-97.
[4]王世华.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6):170-171.
【作者简介】姓名:王慧慧(出生年198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北京市平谷区(省、县级名),学历:本科,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初中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