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丽
黑龙江省尚志市希望幼儿园 150600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为开端,讲述了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开发的目标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延伸了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开设的实施方案。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接近科学,从而对科学产生热爱。在参与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和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目标;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更多的人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幼儿科学教育上,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所受到的科学教育和素质培养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而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种能有限激发幼儿的思维创作能力,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和动手能力的科学活动课程。让幼儿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到更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幼儿科学素养能够为幼儿创造良好开放的科学环境,使幼儿对科学只是了解的更广泛全面,从而能将科学作用在实力生活中,提高科学素养。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开设背景
近几年新时代的发展也带动了教育事业新课程的改革,随着新课程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培养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进步,并且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能力的新方向,那就是以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兴起就是在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为幼儿开创良好的科学环境,对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有着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实际发展。
二、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开设的目标
幼儿园种植活动是通过教师对幼儿正确的种植指导,让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意义,并从一系列的种植经验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和科学知识,以此来形成科学素养的课程。为了能明确体现出种植活动的意义,我们认真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指南》等科学文件[1]。通过其本身的教学依据和科学种植课程的实施与科学素养目标的方向下,展开了幼儿园种植活动。在种植过程中向幼儿灌输植物生长的科学规律,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价值观。
三、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的价值
(一)、给幼儿提供交流机会
总所周知,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多人合作的群体性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别的小朋友,组成相应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将种植经验和所知道的知识相互分享,在这样的交流下幼儿能学会团结协作并交到新朋友,既增加了幼儿的情感世界,也在种植过程中既培养了观察能力,更提高了幼儿对于种植方面的知识[2]。
(二)、可以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种植活动的展开空间并没有局限性,只要有相应的工具与材料,不管实在室内或者室外都可以开展活动。幼儿在这样开放的空间中活动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潜力。在这样开放的空间中学习种植会更加轻松,能更多的接触自然。使幼儿性格更加开朗活泼,让幼儿爱上这样的种植课程,为能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便于科学知识的吸收与使用
随着时代建设的发展,很多的幼儿对于大自然的概念只存在于植物园和电视纪录片里,并不能运用在生活环境中,而种植活动的进行能让幼儿直观的接触到大自然里的事物,通过自己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发挥出来。
在种植活动的过程中涉及了选种、播种、栽培、跟踪,收获等一系列步骤,幼儿在这些步骤中一点点学习科学知识并运用其中,在这样的结果下,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大幅度提高,更乐于去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发挥在种植体验过程中。
三、课程实施方案
(一)、亲身体验,动手参与
种植活动的主要核心是亲身参与,光说道理或者只看视频是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所以要让幼儿从最开始的选种就参与进来。而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于种植的过程并不了解,所以幼儿会认真记下教师所传授的科学内容,在种植过程中也会主动询问教师问题。
以种植土豆为例,教师可以告诉幼儿一个土豆可以切成很多块种子,大家可以组队种植,这样就教会了幼儿分享与协作。在对于工具的选择方面,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应该选择哪些工具,发散幼儿的思考能力。让幼儿简单制作一份种植计划书,比如种子和工具的准备,种植阶段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实施种植的分工,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逻辑能力和思维的严谨性。
(二)、应对突发情况,锻炼实践能力
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天气的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外物的干扰等一系列干扰因素,为了让幼儿能更直观的感受科学的力量,我们需要简单制造一些“事故”来幼儿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幼儿对于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例如可以让盆栽移动到没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土豆叶子的一些变化,幼儿发现这个“事故”必然会寻求方法“解救”土豆。会询问家长或者老师关于叶子变化的问题,从而认识到了光合作用和其重要含义。由此可见,在种植活动过程中有目的地制造一些“事故”,不但能让种植活动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更能激发幼儿对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提高幼儿使用科学解决问题的相关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且种植过程中并不容易,让幼儿能产生爱护植物与保护植物的意识。
(三)、最终成果的展示,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漫长的种植等待,在收获的季节里幼儿们也收获了自己的成果,在此期间的所得所感可以让幼儿分享出来,也显示出自己种植出的成果,锻炼幼儿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3]。
例如幼儿在展示成果时,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将自己种植的过程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有效锻炼幼儿的表现力。最终成果展示的结束教师可以通过为什么花儿的颜色,果实的形状不同等问题展开一系列的科学讲解,让幼儿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种植过程中幼儿的亲身经历会让幼儿有更直观丰富的科学体验,引领幼儿接近并走向科学领域,了解到更广泛全面的科学知识对于提高幼儿科学素养有些重要作用。
结语:
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起点,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和实践科学内容,而种植课程的开设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将科学内容与种植活动的相结合让幼儿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通过亲身实践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协作能力,也让幼儿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了植物的珍贵,学会了爱护植物,提升了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也提高了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陆欣朦. 关于科学素养目标的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设置[J]. 启迪与智慧(中),2020,(09):10-11.
[3]张帆. 基于科学素养目标的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设置[J]. 广西教育,2017,(4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