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勇
济南市章丘区杨胡小学 250200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课堂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决定着整堂课的基调和走向,好的课堂导入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课堂导入 学习状态 引导 乐学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堂课中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去。好的课堂导入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使学生爱学、乐学。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课堂的首要环节,数学课堂导入决定着整堂课的基调和走向,通过小学数学课导入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导入环节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课堂导入的效果参差不齐,有的课堂导入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但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的课堂导入紧扣学习内容但又稍显呆板,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由于教师对于课堂导入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在运用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导入内容偏离课堂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过分追求内容的新颖,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不能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导入过程偏于形式与学生互动不足。一些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反应和变化,整个过程在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的亲密互动。
三是导入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性的导入设计,无法真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
教师在运用一些常用导入法时经常出现一些失误,没有让导入体现出应有的作用。
具体分析一下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旧知引入新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对复习导入认识不清的现象,将复习等同于复习导入。在这种认知下,教师运用复习导入时片面注重对于旧知识的复习、练习、检验,单纯的复习只能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与复习导入的目的相差很远。在讲课时应注意,教师所选择复习导入的内容与新课教学内容之间是否存在实现顺利迁移的条件。新知识和旧知识间的共通性越强,迁移就会越有效、越容易。所以,应该选择新旧知识间的相关连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入。
那么数学课堂导入有何模式可供参考学习呢?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哪些步骤可以实施呢?
数学课堂导入结合小学生的特征,有效整合人教版教材,并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任务型导入法的教学模式,并将其操作步骤规范如下:
1、提前分析学生及本课的重点(研究学情 深挖教材)
2、根据重点布置一个难易适中的任务进行导入(设置任务 创设情景)
3、导入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技术支持 引发兴趣)
4、导入要自然过渡与新知识相联(过渡到新知 提高效率)
简要总结该模式为:
挖教材――设情景――引兴趣――提效率
任务型导入法具备以上这种模式各个特点。在导入过程中需要教师用教材进行活化处理,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非常重要。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各个单元的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情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师生状况,设计出符合真实生活的任务型导入活动。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年月日》的教学中就很适合运用任务型导入法进行导入,并且为了呈现地、月、太阳三个星体的活动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其次,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就应把设计好的任务呈现给学生。如,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配合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视听手段进行任务导入,让学生在感知语言信息的同时自然地受到任务的驱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导入过程的备课阶段,要抓住小学生好动、善模仿和记忆力强的特点,组织好与完成任务密切相关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活动(例如,唱、写、画、赛、游戏、表演等),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数学学习,自然、轻松地学习和掌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并引导学生完成。
采用任务型导入法设计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首先,教学活动中所设置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可操作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出让小学生乐于参加的游戏、猜谜、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参与到活动中来。
其次,任务的设计要难度适当,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设计导入活动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任务,要让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学生感受到“我能做我会做”。即使是预先设计好的任务,也应根据形式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对于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更要把握好任务的形式、内容和难度。比如: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要在学校的西墙边植树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这样的题孩子做起来可能有点麻烦,如果我们把100米换作10米或20米就简单多了。等掌握了方法再去做100米,这样就减小了导入任务的难度。
任务型导入是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它是一种比较新的导入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使任务型导入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总之,课堂导入在整堂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和引导作用。只有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才能使课堂导入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从而真正发挥引导作用,有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增《实施任务驱动,激活数学课堂》中国教育导报 2017 第一期
[3] 钱书新《论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教育新编 2018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