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东
云南省宣威市来宾街道第二中学邮编:655402
摘要:新时期下,合作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凸显其独有效用,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极大程度强化,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技能做到切实有效掌握,继而形成其所应具有的核心素养。初中课堂中,教师凭借先进理念,审视以往授课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通过习惯的养成来造就其个性化人生,设计出合作教学的先进方案,依托细节决定成败来展现数学的潜在魅力,让合作凝聚快乐,彰显出互助效用和合作艺术。教师巧用多种授课手段,让学生在小组配合中借助沟通来将自身想法进行准确传递,让方法贯穿精彩,攻克多重关卡,锻炼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艺术;探究
社会在进步,教师紧跟未来发展趋势,依托合作教学来对授课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融入情境和竞争环节让学生的心智在合作中逐渐成熟,强化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双向互动对初中生的喜好进行掌握,对细节做到关注,根据其在合作模式下的真实体验来调整后续授课方案,将初中生在合作中推送至课堂主体,能够在交流中形成探究意识,使之潜在的主动性萌生,在新旧知识的结合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彰显出合作艺术,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给初中教学的改革带来饱含时代气息的动力。
一、习惯造就人生,强化探究意识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之情绪极易波动且独立意识已开始觉醒,在课堂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应站在初中生的高度对其个性做到极大程度尊重,通过合作方式来满足其爱表达或愿意分享等多种不同的真实需求,凸显出合作艺术。教师有意识的在双向互动和作业的检查中对学生的真实情况及能力范围等进行全面且科学的了解,在习惯造就人生的理念下设计合作的多种方案。具体而言,首先秉承着“组内异构”之原则,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打散并分配至各小组,凸显其榜样和带动效用,同时也遵循着“组间同构”将能力不足的学生也做到分散,完成科学划分,为后续合作艺术的凸显埋下伏笔。其次,应结合书本整体内容来进行任务分配,鼓励各小组根据自身喜好来进行数学信息的收集,在配合中使思路碰撞而燃起探究热情,将当中难点与深意做到探索,使之数学素养得到极大程度强化。最后,小组将成果做到展示,在分享中对比而正视优缺点,有方向地去改进,萌生自主性,形成终身意识,凸显“习惯造就人生”。与此同时,小组内的合作让每位学生均能带着好奇来参与,使之在同等高度下去交谈,比教师传授的成效更佳,使之整体授课效率得到切实有效提升,学生水平呈现出稳步上涨。
二、细节决定成败,展现数学魅力
综合应用题是数学中占有一定比重的内容,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在小组中展现合作艺术,彰显“细节决写成败”,让其在讨论中形成严谨性,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传递心中想法或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使之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有效锻炼。例如,在应用题“梯形ABCD中,已知AD⊥AB,同时也得知AB∥CD,若AB=3、AD=7且CD=2的情况下,那么AD上会不会存在点P,还需保证△CDP和A、B、P 所组成三角形相似。”,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进行探讨,大部分学生均能发现P点会有2个,但同时也有极少数小组却认为是5个,面对异议,小组开始对自身观点通过数学语言来进行阐述,即AD这条线上会存在2个点,而同时AD延长线上也有2个,而第5个点则在DA延长线上。此时,一个小组开始反驳“题目问的是AD,所以不应该将其延长线算在其中”,而另一小组也开始提问“AD到底是直线,还是线段?”。教师从旁观察并及时点拨“大家的思路特别棒,也找到关键,那么若在‘AD’前加上‘线段’是一种结果,若加上‘直线’则又是一种结果,可见数学语言是有严谨性的”,学生从合作中体味到数学魅力,更是形成严谨精神对面对每一个数学问题,凸显出合作艺术的有效性。
三、方法贯穿精彩,攻克多重关卡
教师在对合作艺术进行彰显时,应在明确的大方向下进行,通过多样化的点拨让学生以往被禁锢的思维得到极大程度打开,对合作的流程和任务完成的预计时间等做好科学设计,使之能够与初中生的真实需求相契合。学生们会在合作中让其形成不同的看法,将新旧知识结合去验证自身的想法,将问题从多角度被解决,构建出新时期下的高效课堂,也正是“方法贯穿精彩”的体现,让其能够攻克多重关卡,带着好奇紧跟授课节奏去探究更多内容。例如,在解读《数据收集与整理》时,教师退据点拨位置,将多种授课手段结合,让课堂充满新颖感,学生饱含热情参与进来,释放出个性特点。首先,布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去调动其以往经验回想“1Kg米饭中到底有多少粒大米?”,使之入情入景而发现周身满是数学问题并萌生解决欲望。其次,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喜好来进行揣测,使之思维在合作中得到极大程度打开,分享自身看法,同时多条思路碰撞而使之凭借自身熟练且喜爱的方式去解答,寻找到所需答案。最后,教师从旁点拨,学生巧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对不同数据进行描述,使数学语言得到有效利用,继而形成与统计相关的观念。学生在对讨论结果进行整合时,形成调查的终身习惯,秉承着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去参与后续课堂活动,带着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重难点逐一突破而产生成就感,授课效率得到切实有效提升,也彰显出合作的独有艺术。
四、合作凝聚快乐,彰显互助效用
合作艺术的创设下,教师不仅对授课方案进行调整,还将生活化内容延伸至作业或训练活动中,增添数学的情趣,实现“合作凝聚快乐”,释放出互助效用。学生在合作中带着好奇并转换为求知欲望,在抽象思考下去进行深入化探索,也能够将书本内容做到极大程度巩固。除此之外,学生也会合作中对自身不足进行发现,通过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补足,在生活中全方位成长,跟上时代进步潮流。例如,解读完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后,教师布置合作性作业,给出学校操场上的旗杆图,标注一些已知条件,鼓励各小组对操作旗杆的高度进行计算。一个小组从旗杆影子入手,考虑太阳光线间相互平行的数学原理,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在竹竿的帮助下通过其影子长度的测算,再将旗杆影子的长度进行测量与记录,继而算出结果。此时,另一小组借助镜子的反射角度来进行计算,通过探索来尝试,验证带着探究式想法,使之思维开始呈现出发散性,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合作艺术下从生活角度感受到数学与科技间的潜在联系,在多维度的授课策略中营造出赶超气氛,调动其注意力,在情感与趣味中互动,彰显互助效用。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中,以往的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初中生的真实需求而略显落后,教师带着长远眼光,巧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分享中使多条思路进行碰撞,萌生创新意识,动用脑中知识结构和以往的经验从角度去将问题做到切实有效的解决,使之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程度锻炼。实践中,教师秉承着习惯造就人生之理念,将合作与授课结合,让一切活动皆为学生而服务,让方法贯穿精彩,给其带来全新体验,饱含热情参与进来,看到细节决定成败,形成严谨观念,同时体味到合作凝聚快乐,彰显寓教于乐,使之个性得到极大程度释放,在合作艺术下做到全方位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红.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数学,2020(22):90-91.
[2]董建军.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30.
[3]吴兴东.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模式的应用[J].清风,2020(20):68.
[4]王珺超.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0):43.
[5]朱刚.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44-45.
[6]谷先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J].学苑教育,2020(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