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婧婧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我们一直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关注知识与技能,也应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由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的重要过渡,即怎样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能否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思维;创新;数学精神
一、体验数学文化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始终与人类文化处于统一的整体之中。它是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
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的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它以独具魅力的方式传承了人类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阶段文化的发展,从而使数学文化突破某些文化的局限性达到直接和广泛传播的效果,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思想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价值观,特别要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二)数学文化的渗透
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育使人们过多的重视数学的工具价值,看到的更多的是试卷中的分数。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很容易使孩子形成错误的数学观,养成刻板的数学思维方式,不利于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意识到不重视教学文化渗透的弊端,有意识在在教学中进行改变。我们现在采用的新教材,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不少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数学中也渗透了不少数学史的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们已经开始尝试数学文化的渗透,但绝大多数还仅停留在“古人说”等引用数学历史上的史料层面上,因而“数学文化”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点缀与装饰品。
二、发展创新思维
(一)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经常会说“让我想一下”,这里的“想一想”、“研究一下”都是一些思维活动。数学思维是一个无穷的宝库,它可以提供严密精确、无矛盾性的逻辑和推演,也蕴藏着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只会遵循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观点,很难形成自己有效的思维能力。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阐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
数学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二)数学思维的培养
讲到数学思维,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似乎十分专业,更有点高不可攀……”。事实上,在一般思维与数学思维之间存在很多共同点.特别是,如果说数学中的抽象、概括、分类、比较、归纳等可以被看成最为基本的一些思维形式,它们在数学以外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当然,数学中的抽象、类比和归纳等相对于一般思维而言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我们既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性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而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地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地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回归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时,要时刻有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表扬他们点滴的思维成果,引起进一步探求结果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探索之快,成功之乐。
(二)从“数学思维”到“数学创新思维”
我们要会“帮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特别是,相对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言。深刻性、创新性、灵活性、整体性、精确性、严密性等都可被看成数学思维的重要特性,学生具备了数学思维,能够更好的思考问题,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基础。数学的本质在于探索,数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式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我在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逐步由具备“数学思维”到“数学创新思维”。
今天,数学文化已如同一棵根深蒂固的参天大树,扎根于自然和人类现实之中已有数千年之深,被称作科学皇后和人类智慧最高象征的数学与人类文化协调发展,相得益彰。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教学中不断思考,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12).
[2]张楚廷.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