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帅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 723000
摘要: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有自己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在物理学习中,学生要形成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尤其是在高三物理复习的阶段,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物理复习过程,带有极大的功利心理,只要学生在复习中能提升自己的成绩就行。其实物理学科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还要学生成为物理学科中的精英,让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人。为此,教师在物理复习阶段,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其中,让学生成为综合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三物理;物理复习;核心素养
引言
目前,中学物理复习课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讲题、刷题,以“讲的明白,做题足够”为绩效标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习题分类总结解题方法,提升复习效率。但只讲题练题,学生不了解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法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体系,难以将物理知识升华为物理观念,也失去了发展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机会。本文研究如何在高三物理复习中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整体建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复习课的成效。
一、围绕物理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高中生面临高考时通常会感到压力很大,特别是高三复习阶段,更是容易心浮气躁,很多学生想通过题海战术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对物理教材视而不见,认为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复习所有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地刷题才能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新高考更注重基本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考查,更加关注物理知识的本质,能直接从中看出与教材中知识有关联的试题越来越少,这也是学生忽视物理教材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考试题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若学生轻视教材内容,只跟随教师粗略学习一遍便不再理会,就可能无法真正掌握物理知识涉及的思想方法。因此,学生的复习要围绕物理教材开展,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思维。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常采用分模块的形式,思维导图是较受师生欢迎的有效的基础知识复习方式,结合思维导图更容易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摩擦力”的复习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然后在复习到具体知识点时结合教材阐述,熟练掌握教材中对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以及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大小、方向、特点等。切实在教材中找到相关说明,消灭模棱两可的知识和平时练习中产生的误区,准确把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二、在知识应用中设置演绎式问题
高考物理命题人在每年命制试题前会翻阅大量资料,所以在高考中很难碰到“熟悉”的试题,学生在复习阶段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为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教师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置演绎式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演绎式问题是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设置的,因此答案不唯一,要具有开放性,偶尔还可以从反向思维的角度设置问题,或向学生征集问题,如此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调剂枯燥的高三复习生活。例如,在进行“分子动理论”的复习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等概念,掌握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等规律。教师可设计问题: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分为5~6组,可以动手实验,也可以查阅资料,要求每个小组采取的实验方案或查阅方式不得相同。这种由学生主导,运用不同的探究方式进行的复习,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思维强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答案开放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融入实验探究的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内容知识丰富、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重要学科,其中的很多现象是物理学家经过无数的实验总结出的基本体验。但是很多学生自身的物理知识掌握不牢,由于学生并没有真实体验实验的过程,为此,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比教师的教授更深刻。比如,对物理中“相互作用力”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完成摩擦力大小测量的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进行热情的观察,发现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进行标记,然后再进行统一的重点讲解,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科学实验的重视,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强化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
在高三后期的复习备考中,教师会发现许多学生无法正确解答物理试题的原因是审题能力不足,而不是没有掌握物理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物理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物理应试能力的关键环节。在高三后期的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读、画、建”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读”即让学生自己读题,一般分为“粗读”和“细读”,第一遍读题时要“粗读”,第二遍读题时要“细读”;“画”即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画出题目中关键的句子或词语,通过品味这些关键的句子或词语,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就是学生在“读、画”的基础上,建立熟悉的物理模型,为接下来解决物理试题打下基础。
五、培养物理观念
物理学中的概念很精准,往往在浓缩的语言中蕴含了很深的道理,要想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学生需要具备物理学的观念,但是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物理复习的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些真实的物理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为学生轻松掌握物理学的知识提供助力。比如,在对“力的合成”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在复习阶段,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视频,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后续的复习课程中注重对学生这方面问题的改善。
五、提高物理应试能力
通过一轮、二轮复习,多数学生应该具备了系统化的物理知识体系和一定的物理思维,但在前期的考试,尤其是理科综合考试中,许多学生会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答题速度过慢以至于无法按时答完试卷;审题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正确或全面解答物理试题;物理计算题书写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等。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应试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三物理复习过程中,教师依然不能忘记对学生渗透物理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让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成为他们物理知识掌握状况的一把利剑,让这些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动力和指南。物理教师可以在复习中逐层对学生进行渗透,从不同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物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磊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中提高学生建模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冯丹.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合格考复习中的应用研究——以第一章“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J].才智,2019(29):144-145.
[3]周洪池.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问题导学式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10):5-8.
[4]赵书海,项菲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复习[J].物理教师,2018,39(03):92-93.
[5]贾敬.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