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数学是高中的必修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很笼统也很难懂的一门科目。如何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数学学科相对比较抽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学术性,其中基础性的知识较多且涉及的范围较广,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师也提出和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 注重高中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所以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可以说“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数学这一特点,把高中数学知识积极向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入,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服务,从而促进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融合,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同时,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例如,我们在讲授高中数学的《集合论》知识时,首先,教师要讲解集合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找到学习方法。比如:“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固定的,那么一个人就有可能是我们班的也有可能不是我们班的。”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形象地解释集合论的互异性。其次,随着问题“我们班每个人的座位不是固定的,但只要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可以在我们班坐”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这可以很好地解释集合论的无序性。
二、 使用合作教学法,增强学生思维思辨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往往采用标准式、流程化的方式,开展高中数学的授课,并不注重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导致部分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思维定势中。针对这种状况,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从个人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思辨性。
例如,在讲授“空间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个面均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而由此围成的几何体为棱锥。你们可以举出反例吗?与此同时,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分组,并在组中设置观察员、记录员、小组长以及副组长四项职务。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讨论中,并针对卡壳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从明矾的角度,推翻这个结论,即两个全等的棱锥底部相连。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打破原有思维的定式,增强他们思维的思辨性。
三、 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知识吸收率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降低学生的认知坡度,让学生更为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提升多媒体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授“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这部分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倾斜角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倾斜角的范围。
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斜率,并重点强调斜率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掌握此部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出设相应的题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提升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吸收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在降低学生学习坡度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和数学学习能力。
四、改善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转换教与学的理念新的课程革新需要高中数学老师在授课时要以高中生为学习的中心,老师的角色要从以前的确定者演变为同学学习流程中的参与者还有指引者,高中学生在学习的途中要从以往的参加者慢慢变为组织者还有确定者。在新课程革新的背景中,老师在同学们学习途中起到指引与参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全方位指引与适时参加。在持续探讨和探究的途中,同学们会积极并主动地琢磨问题,持续的发现并把控诸多优良的解答方式,逐渐地占据在学习途中所碰见的种种难题,从而提升高中学生在学习途中的自信心,让同学们变为数学课上真正含以上的指导者、抉择者,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创设性思维。轻松愉快的课上学习环境,唤起高中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与乐趣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大力发挥自身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持续探讨和探究的途中,同学们会积极并主动地琢磨问题,持续的发现并把控诸多优良的解答方式,逐渐地占据在学习途中所碰见的种种难题,从而提升高中学生在学习途中的自信心,让同学们变为数学课上真正含以上的指导者、抉择者,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创设性思维。
五、数学文化探究性学习
数学作为利用符号语言对于数量、结构等知识进行了解的一门学科,其在生活中的基本应用是较为广泛的,而自身的数学文化更为博大精深。虽然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其学习内容仅仅为数学文化的极小部分,但是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仍然是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根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自主、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究探讨,保证在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更深刻的对于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各类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介绍数学知识,从而引起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加深对于数学的认识。这样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帮助教学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引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合作意识,为整个高中乃至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六、 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要进行合理地融合和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众所周知,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有效延伸,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充分预习;其次,通过预习,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有效对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对旧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回顾,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我们在讲授高中数学的《函数》知识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变量间的关系”和“数集间关系”这两方面来进行延伸学习。目的是把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内容进行有效对比,从而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其次,通过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比,让新知识变得更容易掌握和消化,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思路和模式上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调整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应自己从主导者到引导者之间的身份变化,并解放学生在学习中下意识形成的思维限制,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提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13.
[2]伍硕.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