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徐文胜
[导读] 心理学家布鲁纳从认知主义角度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最好形式是发现学习
        徐文胜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264300
        摘要:心理学家布鲁纳从认知主义角度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主张学习的最好形式是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体验和思考。基于此,以下对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改革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共识。在课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检测课程改革实效的重要参考。杜郎口中学一直都在倡导并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先锋、全国的典范、各地学习的榜样。
一、通过“先练后学”防止隐性知识流失
        “先练后学”是指教师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显性及隐性知识分布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信息预设成综合性练习,让学生首先通过练习及时掌握教材中应知应会的显性知识,然后再去探究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和隐性知识,避免出现知识遗漏。对于“练”的设计,教师一定要深挖教材,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弄清如下问题:(1)教材中有哪些知识,他们的具体载体是怎样的,这些载体呈现知识的方式是什么样的?(2)学生应怎样阅读和熟悉上述不同的知识?(3)显示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联系是通过什么方式构建的?(4)不同知识需要学生如何进行把握?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依据这些知识的难度系数,综合班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这些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相对简单的知识可以利用填空、连线等方式呈现,综合性要求较强的知识可以采用简答探究的方式呈现,而隐性知识呈现可以借助相关的材料分析提示,让学生明白这些复杂的、隐性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生在“练”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因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有自己不同的认知。有些学生平时对地理知识涉猎较多,因此他们可能对某堂课的学习有自己的诉求,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从教材的相关知识中提出新的、其他学生不能发现的隐性知识。在“练”后的反馈中,教师可将这部分学生新发现的隐性知识中有认知价值的共享给班里的其他学生,防止其他学生流失对隐性知识的学习。
二、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自觉程度
        不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杜郎口中学也是在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或者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更为深入地契合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化学习。为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程,一定要从学生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例如图片、视频等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的愉悦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新颖。以“世界的气候”为例,在讲解气候的地区差异时,让同学介绍北方气候,让去南方旅游过的同学介绍南方的气候,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不同维度植物风景的图片,让学生对自然景观有直观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所以会给学生们留下教师较为强硬和严肃的印象,缺少了一些亲切感,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敬畏,这种状态自然是不适合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对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初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搞好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4]例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一些自己有趣的事情,或是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作为教学的引入环节,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很好的奠定轻松愉快的感情基调,方便后续教学工作的进行。我们还是以时区相关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在课堂引入环节中可以分享一些小故事,达到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目的,从而更好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同学们,有没有人去过新疆和黑龙江?冬天时,新疆晚上10点了天还没黑,而黑龙江,下午4点天就开始黑了。明明没有出国,大家用的都是北京时间,怎么好像还有时差了呢?”通过轻松愉快的语调,更好的引出将要讲解的地理知识,能够很好的塑造轻松愉快的课堂。
五、设计问题链条
        课堂问题要提前设计,避免出现有歧义的问题。提问之前要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设计问题链条由浅入深,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抛出后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回答后及时予以评价。例如,在学习气候的类型的分布时可以提问:我们吃的主食是什么,这个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城市,我们可不可以将它种植到南方地区,为什么?通过学生自己读图或小组讨论,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学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让同学回答。
六、自主探究,强化独立思考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尽管是团队协作模式的一种类型,但是,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则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主人,在学习中善于自主探究,不断强化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为学生设置合作学习任务时,可以针对小组成员中所客观存在的认知水平差异设置分层次的小任务,在为学生明确探究方向的同时全面地锻炼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当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学习“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由易及难、循序渐进地设置如下几个层次性较为清晰的问题:①通过气温分布图,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从这些信息中又能够总结出哪些规律?②按照所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否能够指导我们分析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的相关原因?③南半球和北半球等温线的平直或弯曲情况是不一致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④结合上述问题的答案总结有哪些影响气温的因素。如此一来,不同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对于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竞赛、结合生活实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地理课程的成绩,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自身教学工作的质量,真正响应我国教育部门的教育理念,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杨玲霞.学会合作学习构建探究课堂——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22-23+26.
[2]叶雨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何汉清.初中地理“互动合作”教学方式的建构与优化[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525-526.
[4]孙常亮.初中地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析[N].发展导报,2019-03-19(017).
[5]李玉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1):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