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伟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在问题的处理上也会有自己的见解,但是仍旧需要教师的指导。高中政治的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树立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构建。然而,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并不积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塑造有活力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政治
前言
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更倾向于抽象性和理论性,教师在教学时也会选择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会给学生造成严肃刻板的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时会对其产生厌学心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不高。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课堂情境,将“情”与“境”统一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问代教,构建问题情境
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所以说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定教,学为情导【1】。教师应采取以问代教的方式,将学生的反馈信息直接地收集起来,并根据信息对教学方案加以调整,以促进课堂教学情境的动态生成。一方面,以问代教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代入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形式也愈发新颖。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学生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终发言者。所以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应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在开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使学生通过影视资料直观地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什么必须向社会主义过渡?引导学生逐渐融入教学情境中。另外,教师在情境中运用提问法来控制教学的节奏,调动学生的情感。在上述的影视资料中,教师还可以将问题加以升华,提问学生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否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是什么等问题,从直观感受向理性剖析延伸。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的情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二、开展小组合作,构建讨论情境
小组合作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研讨新课内容,进而完成对该知识内容的内化。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其弊端,若是完全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偏离教学大纲【2】。所以说,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讨论情境时,应立足于教材。换言之,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以提升教学的互动性为手段,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开展“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展开预习,在课前预习作业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媒体等途径,来搜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内容。在课前导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并加以详细地讲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引导学生在课前所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课本中涉及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内容,展开对比、梳理学习。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真切的理解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并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学习中,完成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三、组织角色扮演,构建演绎情境
角色扮演是学生直观感受课本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对外在环境的创设来实现对学生内在情感的调动。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学习时,应综合教学的需要与学生的需求来创设角色,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若是教师只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角色不感兴趣,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抱有敷衍的态度,其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不高。例如,在开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将抽象的经济概念变得更为生动具体,而学生在角色扮演学习中扮演角色,也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分配方式进行情景剧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明晰不同分配方式的特点,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多种分配方式时,会将按劳分配与劳动收入混淆在一起,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准确。其原因在于,在现阶段的制度环境下,劳动者的劳动收入主要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有制经济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按劳分配的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的劳动所得等,由于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非公有制经济上获得的劳动收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学生在情景剧表演中,可以通过亲身的体验来理解这一内容。
四、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情境
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看似理论性较强,与现实生活之间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实则不然,政治学科的内容与经济、文化、哲学等内容,是有紧密联系的,与学生的生活也是紧密相关的【3】。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情境教学法的一种,极大的满足了学生以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的诉求,对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开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只是枯燥的讲述我国的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其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也难以理解其概念。但其实这些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极为紧密的,每天都会遇到。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社会保障”为主题,对周边的社区展开一次调查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几个调查方向,以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并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归纳,才能够体现实践活动的教学价值。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政治课本中没有展现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政治隐形知识的认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分析和理解政治教学内容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感知力的教学目的
结语
总的来说,教学情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相关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水平。同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够为了响应制度而创设情境,或者是盲目的创设情境,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融合[J].启迪与智慧:教育,2020,000(002):P.64-64.
【2】肖娅.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创设[J].环球慈善,2020,000(003):P.1-1.
【3】李艳.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J].当代旅游,2019,000(009):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