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历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高颖
[导读] 初中历史是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之一
        高颖
        正定县第八中学  050800
        摘要:初中历史是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之一,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对分课堂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自主分析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原动力。文章重点介绍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期望对改革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对分课堂;应用对策

        对分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顾名思义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给老师来授课,剩下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对分课堂”的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在两者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自主学习过程,以便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地内化吸收。实践证明,新型的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首先提出的。2014年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复旦大学成功实践后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在各大中小学获得高度认可,并获得多项成果大奖。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课堂时间对半分开,一半由教师讲解,一半由学生讨论。经过实践,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中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在对分课堂的第一环节,教师只介绍知识的基本框架,讲解基本概念,并不穷尽教材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掌握所学知识。在第二阶段是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自主讨论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查阅学习资料,可以掌握知识更深一层,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老师用教科书和黑板试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按照预习、串讲、复习、考试的流程进行,枯燥乏味的流程导致学生对历史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对分课堂的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以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给了其充分的心理准备。学生们“只有学会了,才会想要学”。


2.2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老师们需要把整节课的知识点给学生罗列出来,圈出考试的重点,弊端在于学生们对历史事件的发生的背后的逻辑没有进行自主分析,无法理解事件发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介绍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难点知识,但并不穷尽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讲授把握章节基本框架,大大降低了课后学习难度。学生每节课有一半的时间进行自主讨论,自主学习得到的成果都是学生自己的,自己探索出来的东西反而记得更清,更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做一些历史分析类大题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分析出来的东西整理成自己的文字,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
3.初中历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
3.1教师列出课程重点实施精讲
        对分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是老师授课时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在讲述课程的时候,应该提前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只把重点梳理一下,给学生自主讨论,指明一个方向就可以,最好把时间缩短在15到20分钟左右。课堂讲授环节的精髓在于精讲和留白。在此环节,教师只用一半课堂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向学生提问,教师只作引导性、框架性的讲授,主要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框架、与其它内容的联系等。比如,在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堂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花20分钟的时间,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标志性的事件给学生们罗列一下,接下来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和讨论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包括思想文化方面以及社会背景等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自主讨论,也可以自主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老师们可以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让他们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原因讲出来,供大家讨论。
3.2创建学习型小组深入讨论
        对分课堂的重点环节是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时间,老师们在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们的情况,把全班分成两到三个学习型小组,学习型小组的宗旨是大家在统一的指挥下进自主学习并交流经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答,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提交给老师来评判和最终给出答案。比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这堂课的时候,老师们可以抛出一些课本之外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会发生在英国?为什么是首先在纺织部门还有交通工具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样的话,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增添了课堂活力,学生们也更饶有兴致地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模式的重点是老师精讲出每节课的重点,监督学生们进行深入的高效率的自主探讨学习中。自主讨论并不是放任自流,需要有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并且每堂课的自主讨论,需要有实质性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这些都会提振学风,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可以真正实现从“监督学习”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大转变,对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是一种实质性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魏小菊.初中历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新一代,2019(14):121
[2]魏星.“对分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2019(09):2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