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玲
湖北武汉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430064
摘要:高校作为一种人群高度密集、人口来源地组成复杂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因传染病疫情导致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当地疫情防控和人民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本次新冠疫情的出现,高校作为防控的重要监测点,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影响力高。因此,构建常态化、规范化的高校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完善的防控机制是保障高校师生健康、避免经济损失的重要举措。本文讨论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特殊时期,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同时分析了疫情背景下高校公共卫防控机制、跨境学生管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云平台技术在高校防控检测中的应用。加强对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策探究,能够使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更加精细化,同时可能够发现在特殊时期的管理不足,最终协助高校决策者制定出更科学、更高效、更精准的管理决策。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高校;疫情防控;学生管理工作;常态化
高等学校(下称高校)具有学生人数众多、来源地情况复杂、人群易发生聚集等特点,这导致疫情爆发的风险大,因此加强对高校的监测和管理是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在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各高校均采取了长时间、大规模的停课、停学等措施,虽然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弥补因新冠疫情耽误的教学任务,但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近期,随着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各高校防控重心从停学停课、隔离防控的封锁时期逐渐过渡到科普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学生分批次返校、强化学生的防控意识和教育管理等多措并举的复课时期。
本文一方面针对新冠疫情时期我国各高校的防控现状,分析了当前各高校在公共卫防控机制和跨境学生管理方面的因对措施;另一方面文章站在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的角度,分析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和云平台技术在高校防控检测中的问题,并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构建更完善、更高效、更便捷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高校公共卫防控机制式
1.1高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特征
高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指的是在高校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全体师生身心健康的事件,一般包含重大传染病疫情、心因性疾病、身体外伤和饮食中毒等。发生在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不仅直接威胁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学计划安排[1]。
高校内人口众多,且多在相对狭窄封闭的室内进行活动,人群高度密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节奏相对规律,人群在某些特定时间里多在相对固定的几个场所从事相关活动,如:教室、宿舍、餐厅、自习室、公共澡堂、体育馆等。上述现象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有利条件。
由于学生群体数量相对庞大,且学习生活时多聚集在一起,这种作息模式具有群体高感染性,虽然高校学生的免疫系统更健全,然而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导致感染的风险加大。
高校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传染的风险。同时,由于本次新冠疫情正值假期,校内学生要在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以及中转城市间流动,这对疫情的防控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高校学生生源分布宽泛、流动性强、聚集性强等特点,导致高校内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防控任务变得更为复杂,需要在决策者的统一带领下,进行多部门、多维度、跨系统相互配合、协调工作。
1.2高校公共卫生防控暴露的问题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在公共卫生防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引导,及时发现、弥补暴露出来的问题。尽管学校在防控疫情宣传日以横幅、海报和班会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防控意识,但仍无法避免多数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防控意识的薄弱和轻视。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首先应具备完善、高效的医疗机构,这对稳定校园秩序、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医疗机构要做到以预防为主,基础医疗和群体安全并重,开展多种综合性健康服务的角色定位。然而多数校内医疗机构的职能和角色逐渐淡化,丧失了本应承担的责任[2]。
近几年,随着各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相应医疗设施的配备显得相对落后。学生多不了解疫情防控时需要用得到的医疗器械,这会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导致学生失去自我保护能力[3]。因此,增加校内疫情防控设备数量,以及对学生进行医疗防护设备的普及和指导使用,构成了防控任务坚强的后盾[4]。
为避免防控能力不足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校内学生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5]。定期开展关于公共卫生健康讲座,训练学生科学自我防护和安全协助他人的能力。充分调动校医疗结构、红十字会和学生会卫生部的职能,要让学生树立起严肃的防疫态度,做到每一个人都熟知安全事件爆发后应当如何快速应对处理[6]。
2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2.1学习生活管理
高校学生作为防疫过程中的中坚力量,表现出“反应迅速,举措稳妥”的鲜明时代精神[7]。积极、客观判断社会公共消息的真伪,掌握公众话语权。在网络平台上广泛宣扬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以及政府相关举措。在这次疫情防控中,高校学生表现出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是社会中重要的中坚力量[8]。
复课前,高校需组建健全的学生管理五级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开展网络授课,指导学生首要任务是做好自我防控,同时重点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等待学校的进一步通知安排。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高校组织学生返校要做到错峰、错地域和错年级[9]。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到“一对一”联系措施,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行程动态,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加强思想、心理教育,指导学生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的注意事项。学生返校时,要在学生脱离交通运输工具的第一时间里落实学生的健康状况,高校应组建自己的接送车队,尽可能避免学生在返校的过程中接触更多人群,确保学生返校运动有序进行[10]。返校后,对学生身体健康情况进行一日一测,严格控制、监督学生的日常活动轨迹,控制公共场所的人口密度,加强校内环境卫生治理和室内场所通风。
2.2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政治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指导学生建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在今年3月份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讲话,为疫情防控时期讲好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前进的动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1]。
高校政治课程要通过彻底的理论掌握学生,通过严密的逻辑说服学生,通过艺术的表达亲近学生,通过现代的载体吸引学生,通过深远的影响增益学生。
一方面要抓住“真学”这个理论彻底性的条件,政治课程教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的思想武器,落实“用学术讲政治”的必经途径是学习[12]。另一方面是要抓住“真研”这个理论彻底性的中心,强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讨论,着重关注高校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对时事经济、政治、文化等理论和问题,列出能有信服力的理论回答。逐渐强化高校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3]。
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的政治课程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要想做好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在影响力的深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其置于我党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中来分析看待[14]。政治课程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激励,能够令学生受益匪浅[15]。首先是强化全面体系准确的马列思想教育。当下许多高校学生总是片面的挑选马列思想作家的部分表述,使其在具体实践中走上歧途,此时需要知道他们深入学习马列思想的观点和方法,整体掌握其中的信仰和追求[16]。其次是强化世情国情教育,新一代高校学生未曾经历过艰苦岁月的历练,对国家和我党的历史不清楚,影响到他们对真相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政治课对其进行党史教育,指导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后是要强化社会实践教育,高校学生的社会体验和走基层经验相对缺乏,通过政治课程激发他们的实践热情,引领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国家情怀、民族自豪感的时代新人[17]。
3跨境学生管理
网络授课方式在疫情环境下成为了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配合网络教学[18]。网络授课效果一方面受老师跟学生主观意愿的影响,另一方面限制于客观设备条件。关于主观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年疫情环境下,有超过40%的跨境学生表现出对网络授课的消极情绪。学习环境、听课效率、课程安排等因素均对学生接受网络教学产生影响[19]。客观条件方面,网络授课的推广普及和常态化发展均面临许多阻碍。首先,关于高校是否要为教师配备线上教学设施;关于对不熟悉电子教学流程的老教师提供协助培训;关于高校是否要统一备课以保障教学进度和质量,便于对网络教学进行监督和管理[20]。其次,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以及与老师的互动性难以得到保障,网络授课时,教师需要投入比现场授课更多的情绪和精力,使用多种形式与学生保持互动,落实师生交流的效果,教师在线上教学的压力和精力投入会更多[21]。
参考文献
[1].楼乐平, 汪永良.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 20(06): 532-533.
[2].戴明卜. 新形势下高校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02): 304-305.
[3].刘冲璟. 高校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 中国校医, 2015, 29(04): 309-311.
[4].文美荣.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01): 53-55.
[5].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3.
[6].于秀平, 王学海, 樊立坤. 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践体会[J]. 吉林医学, 2019, 40(05): 1151-1161.
[7].李浩.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高校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 人文天下, 2020, 170: 110-111.
[8].刘颖.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机制再考虑[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1(08): 987-990.
[9].王良.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反思与建议[J]. 北京教育(高教), 2020, 5: 36-39.
[10].沈谦.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时代经贸, 2020, 8: 84-86.
[1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1).
[12].习近平.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6: 442.
[13].刘世杰. 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研究——以应对“新冠”疫情为例[J]. 公关世界, 2020, (10): 61-62.
[14].王兆兴. 思政教育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例[J]. 青年与社会, 2020, (18): 153-154.
[15].卢珊, 吕天宇. 重大疫情应对中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心理研究[J]. 校园心理, 2020, 18, (04): 352-353.
[16].徐萍, 何家俊, 岳小尧. 基于边缘学习和联邦学习的新冠肺炎(COVID-19)高校防控管理模型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20, (02): 76-82.
[17].赵海燕. 疫情下高校危机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成因与等级分析[J]. 学园, 2020, 13(05): 69-71.
[18].罗志恒. 新冠疫情对经济、资本市场和国家治理的影响及应对[J]. 金融经济, 2020, (02): 8-15.
[19].QS. The Impact of The Coronavirus o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R]. UK: QS, 2020.
[20].UNESCO. Guidelines for Quality Provision in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R]. Paris: UNESCO, 2005.
[21].于冠华. 中英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 湖北:武汉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