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 李淑丽
[导读] 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其积极意义往往对学生具有深远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李淑丽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莱山校区)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其积极意义往往对学生具有深远而长远的指导意义。美术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审美能力的提高上。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领域是“鉴赏·评论”。本文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体视角出发,以“鉴赏与评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产生的背景和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初中美术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 欣赏评述 美术教学现状
        引言:艺术欣赏与评论能力是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感知、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充分体验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意义。通过艺术语言与成人或艺术家的对话,了解生活的意义。对成年人来说,学生直觉和鉴赏力的培养需要停留在表面水平。学生艺术鉴赏与评论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美术课程来进行的。《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必须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因此,加强初中美术鉴赏与评论课程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的背景与现状
        由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对培养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审美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它一直指导着美术教学改革,特别是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美术教材新课程标准按照四个方面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其中九年级第一卷的五个单元中有两个单元是“欣赏·评论”板块。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鉴赏·评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课程教材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视研究所。但是从整个初中美术教育的角度来看,美术教学仍然是学校教学中被忽视的存在。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设备不齐全等问题都极大的影响了美术教学效果,“赏析”学习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学校和家长不重视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这一概念的存在无疑给教师课堂带来了诸多不便,学生的注意力在美术课堂上往往难以集中。另一方面,小学美术教学往往是一般性的。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初中以前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学。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很无聊。他们往往不愿意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白”。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了美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效果。
        二、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情境式教学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欣赏评论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和把握艺术知识,更好地展示动态的艺术画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与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齐白石的相关知识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艺术知识。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对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哪个角度去欣赏中国画,从而真正喜欢上中国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呈现相似的场景。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齐白石先生画的鸡时,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齐白石先生作品中的生动场景,在学生完成绘画欣赏后,老师为学生播放鸡的成长视频,从而引导学生从更加直观、生动的角度加强对艺术创作情境的感受,充分认识到齐白石先生在作品中对鸡的细致观察和描写,促进了教学的不断提高。


        2.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交流与欣赏
        在初中美术欣赏与评论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同时要融合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兴趣效果。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雕塑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增加和改进互动交流,并鼓励学生要积极表达自己对雕塑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艺术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全面提高。例如,在正式教学之前,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雕塑。学生们被要求仔细观察雕塑作品,然后欣赏和评论雕塑作品,鼓励学生们更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一位学生在欣赏雕塑作品后,提出“通过这些雕像,我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勇气和勇敢”。在此基础上,其他同学给予了适当的补充,强调作品是基于不同场景的浮雕。从这次讨论和交流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获得了更直观的感受。另外,对相关知识和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进一步补充对这部作品的欣赏和评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展认知视野,而且能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3通过生活联系引导欣赏评述
        在初中美术鉴赏与评点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适当地引用生活实例,使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评论,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对艺术的认识。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欣赏和评论的方式和方法灵活。例:老师带领学生讲解动画的相关内容时,会收集整理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动画,并在课堂上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场景。然后,在观看动画作品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卡通海绵宝宝拖地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是否非常相似?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回忆起父母在家拖地或帮父母拖地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是否有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学生根据对动画画面的观察,给出水池、橱柜等答案。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动画所包含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动画图片进行欣赏和点评,激发学生与艺术作品的共鸣,同时也使学生对所学艺术作品有一个透彻地了解。
        2.4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课堂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互动课堂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艺术欣赏与评论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培养,能够迅速消除距离感,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艺术名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准备相关材料,在自主探究中引导学生培养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分享相关信息,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互动式美术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5解读作品内涵,激发欣赏兴趣
        在欣赏与评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直觉感受。学生只有直接感受到作品的内涵,才能更深入地欣赏作品,并做出自己的理解性评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涵义。比如在介绍一幅画时,要在课堂上充分准备好教案和教材,向学生介绍绘画作品作者的基本生活、创作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心情,进而解读作品的内涵。在循序渐进地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审美能力,而且学到了更广泛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欣赏和评论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美术的欣赏与评论教学里,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更多新颖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的特点,制定更科学、更适合的教学目标,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逐渐促进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德硕.试谈初中美术“欣赏·评述”部分的多元教学方法[J].辽宁教育,2018(23):84-85.
[2]王天翼.学会欣赏 感悟美丽: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87.
[3]刘云涯.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初中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