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窦春玲
[导读] 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窦春玲
        临淄区金茵小学  
        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中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记得柳斌先生给21世纪教师题词:“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其中一个“情”字,一个“智”字,深刻形象地揭示了新世纪教育的本质。
        一、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是一个“情感的课堂”
        1.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将学业评价转向更多地注重激励和反馈功能,即通过评价及时的得到反馈,激励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不断地改进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具体到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任务以识字为主,评价如何实施,更是一项繁杂的工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2.教学活动中要巧设情境
        课堂上,我们要努力让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融为一体,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是一个“交流的课堂”
        课堂上,学会倾听学生讲话,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聆听自己的倾诉。以前,我们总习惯滔滔不绝地讲,疾言厉色地训,不习惯倾听学生诉说,因此,许多学生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不肯轻易坦诚自己的心迹,那种近乎绝望的或游移的眼神令你窒息。今天,在我们的有效情智课堂上,教师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要努力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

它或许是点燃了那即将熄灭的智慧之灯,或许是唤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田。静静地聆听,真诚地注视,友善的微笑,听学生的言外之意,听学生的心灵呼唤,提一些“邀请”他们讲下去的问题。如“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或“你认为怎么样”等,从而挖掘他们的心灵闪光点。多一些肯定性的笑脸,多一些鼓励性的眼神,让学生与自己共享他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感到真正的爱,真正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的真诚、理解和热爱,和学生在人格上彼此的平等尊重。爱的倾听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一种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情智课堂还给了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有效情智课堂是尊重学生,尊重生命的课堂。
        三、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是一个“开放的、高效的课堂”
        1.课堂上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影子》时,接触到了一组形近字,“鸟”和“乌”,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有的学生说“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多妙的见解啊,学生的诠释真是慧眼独具,精彩至极!
        2.注重实践,多方面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诵读了古诗《墨梅》后,我又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借物言志方面的古诗,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他们诵读古诗的热情。我想,教师应该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应努力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只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追求的是儿童生命的灵动,儿童情感的放飞,儿童思想的碰撞,儿童人格的升华; 我眼中的有效情智课堂就像是一棵根植于母语土壤里的苍翠大树,在油绿的枝叶上颤动的是情感的亮色,在春风里绽放的是智慧的花朵,它们将繁育成为师生生命的一片绿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