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 杨正丽
(贵州省赫章县财神镇中心小学 贵州毕节 553200)
摘要:因为关怀,才有责任。关怀为先,责任至上,这不是口头的漂亮口号,而是要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且不论关怀与责任具有什么样的伟大意义,只有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才能胜过千遍万遍的“嘶声呐喊”。
关键词:教育 关怀 责任
我们搞教育的,尤其是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说大点,要面对全校几百名小学生,他们来到学校学习,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学习,安全,饮食,都需要我们随时关怀,时刻注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是责任的体现。因为关怀,才有责任,这句话,是有逻辑根据的。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一方面来自于老师个人情感的投入,当然也少不了工作性质的要求,试想,一个老师连最起码的对学生的关怀都做不到,再去跟别人讲责任心,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能相信吗?所以,在小学生教育这个阶段,我认为,应该是“关怀为先,责任至上”。
为什么说要“关怀为先”呢?前面我们说到,一个对学生缺乏关怀的老师,很难说有责任心,当然凡事没有绝对,不过,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这种情况几乎接近“绝对”二字了。小学生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平时老师怎么对他们,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一个小学生考试不理想,老师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不要放弃,继续努力,他可能会打心眼里感激老师。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甚至流鼻涕抹眼泪了,老师却冷言冷语,大加批评,那么,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吗?显然是不能的,常以一颗关怀之心关心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情感变化,才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产生亲切感。说到底,你对学生的关怀越多,就越能说明你对学生更负责。爱因斯坦不是也说过嘛:“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这也能有力的说明,关爱学生,更比责任来得具体,来得真实,关怀,是责任心的基础。
当然,关怀的目的,是要学生健康快乐地在学校学习成长,汲取知识。有关怀,就少不了陪伴,陪伴,便是责任心的体现。为什么我们常说一个经常在外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没有负起一个为人父母的责任,因为没有陪伴。责任,是比关怀更博爱的大爱,责任的实际意义,远比关怀大的多,但是责任也离不开关怀。我们提倡“责任至上”,是强调责任感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尤其小学教育,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且不足,老师的责任,就是弥补学生的不足,扬长避短,防微杜渐。
毛主席说过:“孩子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公也强调:“我们要保护祖国的花朵。”孩子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老师对学生负起责任,就是对国家未来负责任。当然,责任,是一个大概念,不能泛泛而谈,关于责任,我想应该关注这几点。其一,对学生身心健康负责任。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就没有谈学习的资格,就像没有地基却想建造高楼大厦。快乐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教师在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教育方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以实际行动开展心理疏导和身体锻炼,积攒好这一“革命的本钱”。其二,完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君子”所为。何为君子?人格品德皆善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点,品德一直都是一个人的“软实力”,都是没有保质期的“新鲜物”。品德高尚的人,人人见而迎之;品德拙劣的人,人人见而恶之。“人之初,性本善。”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可能会逐渐染上不良嗜好和出现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举止行为,这需要老师的引导。如果学生撒谎成瘾,偷窃习以为常,打架无所谓等等,那么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其端正思想,完善学生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其三,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巨大的。未来,学生要升学,要工作,要建设祖国,都需要知识。因为知识不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前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体的发展,个体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就得老师授业,故而,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是教师不可推卸也必须践行终身的责任和理念。
不能只谈关怀不讲责任,也不能只讲责任忽视关怀,关怀与责任,不是鱼和熊掌的选择关系,而是左手和右手的协同配合。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可以是学生流鼻涕时老师递给的一张纸巾,可以是学生上课打瞌睡时肩上的轻轻一拍,可以是学生失落时的一句鼓励。老师对于学生的责任,有对学生心灵与肉体的关注,有对学生言行举止的引导,还有对学生知识文化的解难释疑。我们总能在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中窥见责任的影子,也总能在对学生的责任中感受到关怀的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关怀与责任的师生,往往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最终酿成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悲剧结局。我们也要反思,在关怀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哪些功课值得一直学习,哪些功课还需要完善纠正。但是我坚信,坚持初心,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关怀为先,责任至上。不是口头的漂亮口号,而是要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且不论关怀与责任具有什么样的伟大意义,只有落实到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才能胜过千遍万遍的“嘶声呐喊”。如果真的关怀学生,就要多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果要负起应有的责任,那么就请多一些陪伴吧!
项目基金: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立项编号:2020HZ046,主持人:杨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