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
四川省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海涯村小学,四川省叙永县,64640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增高我国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意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也更加倾向于先立德树人,再发展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的结合新时代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且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再结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实践进行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先“立德树人,在此基础上再全面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道德和法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改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字:道德和法治课堂;立德树人思想;分析总结;
引言:身现如今我国随着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新课改中指出道德和法治课堂中首先要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和开展作为基础及核心要求,教师首先要将立德树人的核心思想正确积极的传输给学生,其次结合实际生活实践和教学手段灵活的进行教学,当然目前我国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教师要不断的结合自身教学际经验和当代社会特点进行创新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增强学生的全面开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课程内容枯燥
新课改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将以学生为主的展开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再以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进行提升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新课改的内容刚开始全面实行,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的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教学方式还有传统教学的影子,教师在课堂中任然占有者主体位置,部分教师任然实行一言堂让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用来讲解内容,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没有主动学习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都会越来越差。
(二)课堂中过于侧重讲解知识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将学习成绩提升上去,并且大部分教师认为提升学生成绩的方法就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认为当学生充分的积累和理解理论知识之后学习成绩自然上升了,因此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主体思考是实践使得学生很难切身的体验感,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这些都使学生的学习无法有效提升,并且课堂缺乏互动使得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潜力,也就无法根据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些都导致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无法有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
当代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多的向学生传输自己的思想和力极法师,导致学生先入为主的拥有这种思想和使用这种方式,当教师一味讲解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时,学生就会习惯于这种方式,当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只会套用教师的解题方式而没有自己的理解。另外学生在教师的思想灌输下也认为学习数理化等必修科目才是重点,道德与法治等选修课程可以不用重点学习,所以对于这些课程都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学生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要先改变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方式才能有利于学生思想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四)课堂内容不符合教学形式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还有根据课程内容采用教学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新课改下教师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感”,这包括情感和体验感,让学生自己理解学习自己感受学习内容,以此来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并没有了解学生的特点就行灌输一些不符合教学形式的内容,这使得学生的兴趣极大程度的降低,并且教师传输这些内容之后并不能与学生的思想达成统一,学生对于这种内容可能不会积极的参与讨论甚至出现抵制的心理思想,这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和谐的沟通交流,也使得教学效果无法提升,因此教师在规划课堂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当前的教学形式[1]。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措施
(一)巧妙导入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及复杂,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本身比较特殊,所以其课堂中教学情景的引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运用比较巧妙的方法进行导入,可以通过视频图文引入、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具体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情景教学,当然在设计具体的导入方式时教师有和教学内容有效的衔接起来,例如在学习《红绿灯在站岗》的课文时,就可以使用情景演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的方式导入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分别充当行人、红绿灯和来往车辆,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红灯、绿灯和黄灯,并且设定固定的动作和口号声来提醒行人和车辆红灯亮起、绿灯亮起、黄灯亮起。再例如在学习《家庭记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以演讲比赛的方式将情景导入课堂,教师提前安排学生在课堂之前收集家里亲戚朋友的老照片,并且根据照片上的人物和照片的年份来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氛围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再例如学习《从一滴水说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想象并且演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大家想象一下自己放假在家里,发现家里停水了,那么同学们会怎样度过这一天呢?”、“当大家运动比赛结束之后,发现没有水可以喝时,同学们会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不要再浪废水要懂得水的重要性。
(二)优化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教师主观的将知识讲解传输给学生,学生一般都是跟随教师的思路去理解课堂中的知识和问题,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脱离教师思想的影响去自己思考,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知识的渴求欲和好胜心,也缺乏学习时的热情和耐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并创新教学方式,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不断地引导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例如在《我学习,我快乐》这篇课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设计一些引入课堂或者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自己思考和想象,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且认真聆听他们的回答,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再次详细的讲解,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引导学生不断的从实践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习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最后教师要设计一些课外习题来检测学生对于这节内容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进一步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结合生活设计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2]。
(三)制定教学目标,由此开展教学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首先是课前确定课程的学习目标,这样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更容易提升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我们的节假日》课文时,教师首先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常见的传统节日且感受节日的氛围;感受传统节日的精神传播和名族的魅力;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其次教师课前为学生播放一些我国传统节日下不同地区人民过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各地区人民对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并且也知道了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最后教师将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和精神传播结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建立与我国民族文化相连接的思想意识。
结语:综由上述所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展开时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不断观察不太教学方式下教学开展的状况,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断的创新和更改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进而提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成.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101-102.
[2]倪佩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8:45-46.
【作者简介】张弘, 1976年10月,男,汉族,四川省叙永县 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