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龙
青岛平度市大泽山镇大泽山小学 266713
摘要: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去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通过科学学科的特色让学生爱上学习,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一、科学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
(一)作为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他们大多数都不具备完善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同样的,小学生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那么学生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尝试着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广大的教师团队应该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平等的,教师并不能凌驾于学生的意识之上,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与学生分明彼此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学生的课堂收获,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宛如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群体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并不算是真的在学习、理解知识,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够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沟通界面。因此,教师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要将教学中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多与学生沟通他们对于课堂的理解、看法,重视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新课改提出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三)我们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教育理念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也无法培养出更适应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的促进学生朝向人文素养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的高效性。
二、将小学科学课堂学习真正落实到课外拓展研究活动中
有一句话在小学教学中经常被教师在课堂上引用,那就是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阶段正是处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迸发的阶段,因此科学学习必须要借助日常生活当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最大程度关注学生课外拓展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的觉悟和重视。虽然随着教学理念和思维的不断更新,课外教学活动已经被更多科学教师关注,但在研究当下的科学拓展户外活动当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户外拓展活动仍然没有起到真正科学教学的目的,而更趋向于形式化。在课外拓展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将自身定位进行转换,作为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同时也是整个课堂研究活动的参与者,一定要在实施活动之前就计划好整个活动步骤,并树立活动教学的主题内容。课外拓展活动的每一步都要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展开,然后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具体的年龄特点和个性进行发挥,探索一些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价值且感兴趣的内容。
拓展活动当中,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首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在学生探索过程当中不要过多得去参与学生的评判和操作,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即可,最后在探索完成之后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和鼓励,适当还可以将学生较为成功的探究成果予以展示,激发其后续继续探究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到小学六年级上册《幼苗与阳光》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幼苗生长过程当中形态变化的探索欲望,制定一个为期较长的课外拓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存活率较高且适合培养的小型植物,让学生们在这些种类当中选择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植物种类,然后从种子开始种植在盆栽当中,每日浇水和护理并观察幼苗的变化,将学生每日观察所见写成观察日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绘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下种子关键时刻的形态变化。由于探索的主题是幼苗与阳光,所以在种子萌发之后建议可以将幼苗转移到户外阳台上,然后提醒学生们观察种子向阳面的生长变化。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和护理过程当中,不仅可以时时的让学生关注到幼苗生长过程当中的变化,同时还可以密切观测阳光照射与幼苗生长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判断具体问题,最后这整个过程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孩子爱护植物的品行和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教师应该保障课堂上充斥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学的内容越是生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越是强烈,也只有生动活泼的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活泼更符合当代学生的发展特质,无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燃起激情与探究精神,很难奢望学生对相应学科有学习热忱。只要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方法都应该尝试,比如,在讲解《保护植物》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完全利用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为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既能够学到知识,也能够快速的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发表自己的理解,达到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驱力,只要抓住了内驱力,那么学习在学生眼里就不再是苦差事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谈论,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十分重要,别人的想法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将得到充分的提高,不过要切记的是,不管学生的说法如何,教师一定不要随意进行批评,适当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过度干涉学生的想法,很容易起到反效果,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将会受到打击,不敢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言论。
结束语
综上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光是学会知识还不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提问[J].葛劲松.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7)
[2]论有效追问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张华中.学苑教育.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