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山
祁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社会主义价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期。因此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渗透文化价值观念观,让学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引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积极地价值观念。
关键词: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秀传统文化
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社会能力,对于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奠定着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中融入文化价值念观的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模式,让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意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价值观念是学生的思想指引
文化价值观念观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讲述的价值目标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理想。素质教育指出,每个人的理想应该和国家的崇高理想保持一致,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中小学生对于事物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导致学生很可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迷失自我,急于求成,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该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结合学生的个性和课文的内容知识,培养学生理想的树立,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
2、文化价值观念是行为准则的基础
个人层面的文化价值观念观与一个人行为紧密相联系,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决定了一个人品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是每个学生应该牢牢记住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的。中国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的故事和人物在中国历史中比比皆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每个学生都会学会热爱国家,对于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比的骄傲,在社会岗位上敬业,促使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对于他人应该诚信友善,帮助他人关爱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人层面核心价值的记忆,结合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学习,养成优秀公民的必备品质。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体现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
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内容充分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课文中有关国家的政治体制传统的内容、以及课文中各种亲情、友情和师生情有关的历史小故事,使得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观念有清晰的认识,加深自己对国家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例如,在《相处之道》单元内,教师就可以用课文中的各种历史小故事向学生讲解中国尊师重道、孝亲爱友的传统文化。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用《三字经》中的经典故事向学生介绍敬老孝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人以孝为百善之首,只有懂得父母的付出,感受到父母的爱,感恩父母,才能延伸懂得家庭对社会的重要性,才能感受到祖国母亲对自己的养育,最终成长为热爱祖国的有志新一代。
2、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借助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获得人生的启发。例如,在《享受学习》的课程单元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关学习的各种看待学习的理念和方法,然后安排学生利用课程中学会的学习方式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然后邀请学生在课上谈一谈自己应用这些学习理念后的学习效果,给学生重新认识学习、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机会,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喜悦。
3、提升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引导者,是文化价值观念教学的实践者,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具体内容和举例。因此,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探究文化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提升自己的思想感悟能力,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教师还应该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讨论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核心价值的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讲述《世界在我心中》一课时,就要求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观和“天人合一”理念有所了解。在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人博大的“天下观”,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广阔胸襟,以及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结束语
根据上述内容所示,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价值观念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师应该丰富文化价值观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会其中的道理,丰富学生理解社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质。
参考文献:
[1]邱凯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1):34-36.
[2]吴又存,梁增杰. 从诗词大会看道德与法治教学文化自信的培养[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7):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