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调”走好想象作文的教学之路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吕颖莹
[导读] 小学语文中的想象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吕颖莹
        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中的想象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重要性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现代化作文教学指导中的“小步调”教学方法,对小学想象作文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以期能够切实提升想象作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步调;想象作文;教学;语文
        引言:培养学生想象力是现代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教学指导。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文写作教学过于枯燥,学生难以展现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对写作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想象作文教学,消除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抗拒心理,逐渐的感受到想象作文的魅力,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根据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学生较为常见的写作问题是手法过于直白,作文中所蕴含的想象元素较少,甚至是完全没有。追根溯源来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缺少对生活的全面了解,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更好的表现。为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素材丰富的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并将之运用于想象作文的写作当中,让作文内容变得更加饱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身的情感和经验认知,在逐渐的帮助学生将这些内容用文字进行呈现。
        以景物类作文的写作来说,多数学生都会运用一些华丽的词汇对景物进行描写和装饰,描写过多而想象不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丰富描写的同时充分展现自身的想象力,真切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山河壮丽,以体验强化认知和想象。客观来说,这种体验中进行创造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难度,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掌握,很多学生可能运用的词汇存在错误,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展现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认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可能较少。这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热情,让学生感受自然魅力的过程中发挥自身想象力,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个人情感,逐渐养成收放自如的写作习惯与能力。
二、利用阅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阅读也是提升写作质量的有力保障,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才可以在写作中构建起丰满的创作框架,不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同时,学生在大量阅读后可以借鉴其中的价值性内容,促进自身想象力的发挥,将阅读内容转变为自身的想象写作素材。基于这总情况下, 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的重视,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看,虽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为学生减负,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仍难以保障,学生所接触教材外的阅读材料十分有限,因此对知识面的拓展产生了制约,经常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与此同时小学生也会存在过度异想天开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想象作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表达时,一些学生太过于异想天开,作文的实际内容连贯性不强,或是存在严重的语病和语法错误。面对这种问题,语文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评价,让学生适度的发挥想象力,避免陷入异想天开脱离实际的写作误区。整体来看,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与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有着直接关系,缺少想象力的发挥运用方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推荐对应的阅读刊物,例如让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章节,当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问题,如文章背景和人物构成;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会产生丰富的阅读感受,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记录阅读感受,通过阅读笔记的书写逐渐提升写作模仿能力,奠定坚实的想象作文写作基础。传统教学观念下,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想象力过于开放,会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念纠正了这一错误认知,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想和文字词语的想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尊重学生差异性开展个性化教学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人们通过文字和语言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各有特色。面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造。
在布置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固定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比如《听见》。学生在固定的题目下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进行个性化写作,有的学生会写记叙文,有学生会写议论文。学生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除此之外,学生的写作空间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强制性的写作要求,因为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过于强制,会加重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这样就会造成限制想象力而机械写作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当仔细阅读并给予适当指导,起到查漏补缺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评析和表扬,并在经过作者同意后进行公开。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天真活泼充满个性与想象力,根据小学生作文内容可以看出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因素与异想天开的特征。作文的文采或许有限,但切实的展现出了学生的自我感受,教师应当对这种情况加以重视,在展现学生特征与个性的同时对写作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生写作方面,教师不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勇于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领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仔细聆听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学生将他们富有个性的想法和见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比如,《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李丽没有借到林园园的绿铅笔,于是把自己的叶子涂成了蓝色,这片叶子变成了一片有个性的叶子,备受瞩目。从常识来讲,叶子是绿色的,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打破常识,勇于进行想象。李丽没有借到绿色水彩笔背景情况,使这篇蓝色的叶子更加耀眼夺目。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在真善美的情境下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蓝色的叶子虽然与其他叶子不一样,但同样是美丽的。
        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和有意培养,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求异思维的难能可贵,也使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有意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对写作的兴趣。
        结语:语文教师应当深化对“小步调”想象作文的深化认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加强对想象作文教学的重视,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梅. 小学想象作文教学困境及突破策略研究[D]. 2019.
[2]施晓岚. 浅析小学想象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考试周刊, 2019, 000(033):51-51.
[3]刘艳欣. 小学语文创新性写作教学的探索[J]. 中国新通信, 2020, v.22(01):182-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