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9月第25期   作者:祁黎明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祁黎明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博雅高级中学 2221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微课的引入,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开发,在帮助学生奠基物理基础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微课概述、微课优势以及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课;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一、 微课概述
        所谓“微课堂”,即微课程,最初出现在美国,以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将教师记录在教室内外教育课程中,用下一段编辑主要部分,学生可以用在课堂讨论中,在课堂开始前或课堂学习后,对不熟悉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二次学习,加深理解。微课的好处在于,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层次很多,可以自行寻找自我学习的薄弱点进行巩固学习,反复播放,而且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学生来说,微课甚至能起到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优化教学过程。
二、 微课优势
2.1 强调重点
        微课大都以视频开展教学,视频时间短,但是讲究重难点梳理,视频的每一分钟都是围绕教学主题进行的。学生可借助微课,快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2.2 教学时长短
        微课是对课堂中的教学重难点进行补充与延伸,与完整、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较,微课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讲述最关键的知识。大部分微课视频都不超过10分钟,这样时间短、内容丰富的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3 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更广
        微课依托于现代科技,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微课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快速传递至学生手中,且学生观看的方式不受限制。学生可通过手边常见的电子产品观看教学视频,并随时调整视频进度,学习进度完全控制在学生自己手中。
三、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时,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有了学习目标,就能够清楚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习的方向是什么。在带着目标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重点,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一物理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了解势能、动能的概念,让学生建立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的思想,了解功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学会运用功的一般公式进行计算。教师通过目标的设定,能够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不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学习有规划,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从教学的目标出发为学生设计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微课预习。这样,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自己主动学习。在预习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听课时更具有针对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学思想。
3.2 利用微课使抽象知识具象化
        高中物理知识之所以学习难度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很多知识十分抽象,注重理论与公式,学生无法建立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陈述完计算公式后便会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生接受知识相当被动,且觉得学习比较枯燥。

但是借助微课视频,教师便可以将生活化的案例与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借助案例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比如说在讲述关于离心力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心现象的存在,明白离心力发挥作用的常见情形,教师便可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洗衣机脱水筒、高速旋转的飞轮、用离心机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柱内……这些现象都很难直接看到离心力的作用情况。但在微课视频中,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标记及动态画面,让学生直接看到离心力的存在,学生对离心力的理解会更加简单。在微课中借助各种生活化案例讲述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习更具生活性。
3.3 结合微课视频,解决重点难点关键点的问题
        在对高中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是比较高的,也出现了很多的难点和关键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教学形式,对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分类。通过微课的形式,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表现。在每一个视频之后做一个重点难点的点拨,在课堂之中结合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以此引导学生加强逻辑思维的有效养成。比如,在对磁场这一课程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情况,加强工作原理的进一步讨论,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明确磁现象和磁场的利用原理以及工作原理。
3.4 分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构建高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物理知识。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物理学习离不开思考和探究。比如,在学习新人教版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4~5人一组为宜,先布置任务,将预习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目标地进行预习。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惯性是否与运动状态有关?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以及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接着,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并找出答案。物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实验的微课,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加速度与力以及速度的关系。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
3.5 保证实验教学的万无一失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是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必备的手段,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接发现很多物理原理,理解物理公式的难度降低。物理实验也是为了验证某些定理是否正确。但是纵观整个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各个实验,会发现很多实验的实施条件是在现实教学中无法满足的,部分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而微课的存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视频动画可以向学生展示很多实际实验教学中无法显露出来的现象。
        就以光电效应概念的相关实验来说,很难确保实验的环境、连接电器等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保持在理想状态,以上因素若是无法控制在理想状态中,光电实验的结果便不具备可参考性。所以在微课中以动画形式展示实验,可以确保各种因素都处于理想状态,学生只需要考虑影响因素是否正常发挥作用,实验结果是否与书中概念相匹配。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论述,对于微课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来讲,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的知识,也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各项学习能力的深化,这样才能够在知识拓展的过程中,有效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理念。在对微课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应用技巧的进一步展现,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讲解以及课后的巩固,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更为清晰的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石彦杰.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1.
[2]王元林.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