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霞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镇古之河小学,山西 大同034400
摘要:小学数学是通过教学,让小朋友们学习、理解关于数学的知识,例如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等一系列的知识点,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简单的计算,并逐步养成按步骤进行的逻辑思维习惯。
数学在生活当中是被广泛运用的,像最基本的买卖东西之类的要运用到数学,一些工作方面也都需要运用到数学,像工程师设计师之类的,总之能牵扯出来很多,小学数学主要是一种基础,毕竟在初中知识有时候还是要运用到,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方便以后对数学的理解,毕竟它不像政治之类的学科背会就行了,数学是“活”题,对数学的理解有一部分也是在小学时期产生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研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以前,大多数地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数学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两个极端,有的学习能力很强,数学成绩也相对优秀,但是一些理解能力没那么快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导致一步慢,步步慢。长此以往,数学成绩非但得不到提高,还会严重打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孩子错误的认为自己没有数学天分,不是学数学的那块料,紧接着就会出现偏科的现象。因此,本文以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和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旨在帮助孩子更好的学好数学,让孩子尽可能的不再为数学而烦恼。
一、小学数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是孩子数学启蒙的起始阶段,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到哪里都不怕”。由此也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数学的重要性。教育是要从小抓起的,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学好数学,可以为孩子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填鸭式教学”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逐步让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和期待,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通过小学阶段打下厚实的基础,养成数学思维,除了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孩子们更加快速的了解这个世界。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为单元学习重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也包括一定的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里,说到“数”这个概念,很容易就会想到,有自然数、分数、小数、负数。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小数和自然数一样,都有着相同的表示方式,都是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的,这三种数都是以“1”为标准,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复制和累加就是自然数,以“1”为标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分数,均分成10份,100份……,可以写作0.1、0.01……,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限小数。
二、小学数学的特性
1.小学数学学科逻辑结构的双重性
数学学科的逻辑结构具有显示科学内在逻辑性和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逻辑性的双重特点。一方面,数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上的,数学学科源于数学科学,数学课程从产生开始就显示出学科之间很强的逻辑性,往往前面阶段学习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而后面的学习又是前面的发展。如认识“整数”是认识“小数”的基础,而对“小数”认识又为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数学学科是依附受教育对象的特点而存在的,小学数学学科知识在遵循内在逻辑的同时,还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虽然分数的产生先于小数,但由于儿童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所以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中,是让儿童先认识小数,后认识分数。
2.小学数学内容表现为直观性、现实性
小学数学,大多是以实际的直观展示和具体的案例归纳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弗赖登塔尔表示:数学是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的。这些“现实”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出发点,也是小学生获得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践的关键节点。小学数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孩子对于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三、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1.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一直以来,很多人印象里的语文老师可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音乐和美术老师是多才多艺的,。总之都是很有亲和力的一些形象,但是数学老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就是严肃刻板的,当然,这和数学这门学科需要老师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和独特的数学思维有很大关系。但是,小学生相比严肃刻板的数学老师,可能会更加喜欢亲和力更加的学科,在孩子的世界里,喜欢是会变成学习动力的。所以,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调整,在上课时,避免整节课板着脸的情况出现,试着做出改变,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会快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先让学生喜欢上自己,再喜欢上数学这门课。假如有的学生在做小数与单位换算习题出错了,可以用小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为例,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比如,《小猪佩奇》里面,假设乔治的身高是1.2M,换个说法就是120CM,用不同的方式和单位呈现出来,结果还是一样的,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换算,并且换算后大小是不变的。
2.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情景式教学
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面已经很大,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也不能一味的照着教材讲解,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小事作为例子,会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在教学生“什么是小数?”的时候,可以结合父母带孩子去逛超市结账的情景,10块钱可以分成十份,一份用分数怎么表示?为什么?用小数又要怎么表示?以及为什么?利用他们平时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孩子有了现实参考物之后,会更加容易理解,就算课堂上没有马上明白,下次见到父母付钱的时候,孩子也会留意,如果父母再趁机进行一些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这部分知识也会更加深刻和迅速。由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知道,在小数的末尾处,加1个或者是2个零,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例如,孩子们买一个笔记本3.5元,可以写成3.50元,也可以写成3.500元,但是如果写成35元那就不一样了。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小数点的位置变化以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3.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更快的理解贯通
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而言,本身他们在上课时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在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参加,在娱乐的过程中融入教学内容。比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中,同样是买笔记本3.5元人民币,但是可以把数字制作成卡片,而颜色鲜艳的气球就是“小数点”,通过气球摆放位置的不同,小数的读法、写法也会有一些改变。相比较直白的语言,利用孩子们喜欢参与的游戏融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理解程度肯定会更加明显。
四、总结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的运用频率是最高的,不管是衣食住行的花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都会用到数学这门学科。数学也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孩子通过小学数学,学到的不仅是一门课程,也不仅是一门优异的成绩,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因此,学校和老师以及家长,都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小学数学的学习,通过创新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养成爱好,最终学好数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张卫星;;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23期
[2]徐晓艳;;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4年01期
[3]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