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程德敏
[导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对于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让学生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等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
        程德敏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立发中学   226600
        摘要: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对于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让学生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等具有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欣赏课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欣赏课教学的艺术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而言,最主要的是发挥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美术课中的鉴赏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缓解目前的鉴赏课堂现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围绕现存在的问题与审美意义,谈谈如何增强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的审美体验。
        一、高中美术鉴赏的核心素养
        美术鉴赏教学中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样的,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内容科学设计,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图像识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美术鉴赏作品有形象化的感知理解的能力。美术表现:注重学生美术造型表现,以及知识技能应用创造能力的发展。审美判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内容中,审美态度是比较重要的组成,这是指学生审美活动当中所具备的正确观念态度,这对学生认识了解及判断美术鉴赏内容的价值,以及如何看待美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创意实践,创意实践素养的表现是,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造有创意的美术作品;能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文化理解,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当中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是运用自身的观念以及思想来解读和认知作品内涵的,所以在鉴赏的时候也是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反映,决定了学生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准确解读美术作品以及客观的评价,这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审美心理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平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更加渴望可以通过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来缓解自己的疲劳。一方面,通过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世界的探索与兴趣,并通过审美体验来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重新恢复精神。
        2、创设欣赏教学情境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立足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欣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
        例如,在介绍《愚公移山》这幅作品时,教师会在事先了解到学生喜欢听课外故事,就可以从徐悲鸿的创作背景以及他的、印度之行讲起,从而激发学生对这幅作品的感同身受的认识,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这幅作品的审美体验,更加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传统美术鉴赏教学当中,教师只注重文史的学习,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这一方面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注重以学生图像识读素养培养为要点,让学生在美术作品以及图形等观看识别解读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高中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教学中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采用创新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才能为学生高效学习美术知识打下基础。
        例如,鉴赏《蒙娜丽莎》时,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收集资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图像形式特征以及艺术内涵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逐渐提高学生图像识读素养。
        4、培养结合生活实际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欣赏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师难以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时,应将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写生教学,进而达到激发学生美术欣赏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现代建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摩校内的建筑,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建筑物,感受教材中作品的艺术魅力、色彩表达等,从而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组织师生有效交流
        在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是鉴赏的主题。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才是教师在鉴赏课中让学生融人自己的审美体验的正确做法。而为了避免教师主观,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方式。基于此,可以组织两种教学方式:一是辩论;二是小组交流。
        而在鉴赏课中开展辩论的意义就是“对观点的共同探讨”。教师摆出一幅鉴赏作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存在不同观点,不同看法,并且让持有不同想法,甚至向左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自由讨论,这么做不仅有利于两位辩论的同学的审美体验的成长更有利于让旁听的同学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见解。如果教师能采用这类“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展开教学,会使学生在课后感到收获颇丰。
        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就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集思广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自我展示阶段让自信勇敢的同学大胆表示,搜集信息的过程让仔细诚恳的同学发挥作用,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说,首先应该是让学生自学,然后才进行交流。
        三、结语
        总之,针对现存的现状,教师应该突出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交流,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敢说敢想的鉴赏课堂,充分培养他们的审美体验、创造想象力,为培养国民素质与文化自信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覃志刚.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教学初探[J].中外交流,2018,(51):177.
[2]冯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模式的探究[J].丝路视野,2018,(36):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