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平
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城际小学 432100
摘要:歌唱是一种让学生直接参与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基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歌唱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音乐感受能力,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增进审美体验。区别于小学其它课程,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获得其它人文科目学习不可替代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而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是最直观、简洁的课程之一,本文从巧设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模式、创设演唱环境的角度阐述了通过小学唱歌课,如何多元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创造、欣赏、表演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年级;唱歌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为了促进学生歌唱能力的形成,低年级唱歌教学需要从基础抓起,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入歌唱情境,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选择多样的歌唱素材以及设置不同的主题唱歌课堂,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平和音乐素养。
一、巧设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学生的唱歌课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唱歌的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要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角度,巧妙的设计教学方案,营造歌唱氛围,让学生愿意唱歌、大胆唱歌,掌握节奏、培养音色、音准、以及对简单的乐理知识。
例如:音乐教师在一年级第一课《欢迎你》中,教师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进行场景设计,边弹边唱与学生互动,营造欢迎一年级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律动下,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气氛,让学生爱上音乐。在学生感知音乐魅力之后,教师再利用钢琴伴奏,歌唱“欢迎同学”。
教师在教唱环节,可以地设计一些趣味练声曲,提高学生唱歌的兴趣,例如:师唱:1 23 4| 5 - | 小猪怎样 | 叫?- ,生唱:|5 43 2|1 - | 噜噜噜噜 |噜— |。正确歌唱方式的引导,则让学生通过闻花香,吹蜡烛待动作锻炼学生气息与情感的表达。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唱呀、跳呀》这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适应站立唱、坐着唱甚至是一边跳舞一边唱来训练学生的气息。
学生欣赏范唱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声势动作,如拍手或者跺脚等动作,让学生掌握唱歌的气息的运用方式。在愉悦的环境中,激活课堂,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例如:二年级《交城山》这一课在听范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伸出手跟随旋律音高画线,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这首歌曲是的旋律像山一样上下起伏的,情感的烘托就蕴含在这个小细节里。
二、丰富教学模式,增强教学体验
歌唱教学在音乐知识体系中存在着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不仅有层次性,更有递进性,又有循环性。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丰富课堂活动时,培养学生不同形式、不同场景等全方面的参与唱歌课堂中。学生在体验课堂的乐趣与丰富时,学会唱歌、爱上唱歌,从而提升唱歌水平。
1.重视歌词朗读,打好演唱基础
歌词朗诵,能够帮助学生们初步认识歌曲的主题、内容,节奏以及歌曲大致的情感表达方向,在对歌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学生们演唱歌曲时,能够更加轻易的进入到歌曲氛围中,了解作者歌曲创作的背景、体会歌曲透露的思想,为学生后续的歌曲学习带来一定帮助。例如:在《其多列》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歌词这个环节的时候,可以先学生自由朗读歌词,教师再有进行有节奏的朗读示范,要求学生也有节奏地朗诵《其多列》的歌词。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歌曲的典型节奏型,更好服务于歌曲演唱,学生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歌曲情感世界中。
2.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趣味
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以唱歌课为主,歌唱曲目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去感知,去体会。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环节,设计丰富多彩的律动游戏,带动那些胆怯的学生参与歌唱。例如:二年级《对十》这一课教学的时候,可将学生分组,创编歌词与教师之间进行接龙演唱,引导学生加入即兴表演和相关的动作,感悟各地不同的民间风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自制乐器,给自己的演唱伴奏。如:用空矿泉水瓶装入大米,做成沙锤,进行音乐展示。在课堂评价环节再与学生互相点评,多样化表现唱歌的不同表演形式、不同演唱风格,招展学生认知空间,让学生能够将游戏竞技的意识,融入唱歌之中。
3.拓展教学题材,提升音乐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够仅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上,而且还要在教材之外进行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累积。因此,教师在低年级学生唱歌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可以在结合课本音乐知识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当下的流行音乐元素,作为唱歌课教学的材料,例如:今年疫情期间,受中央台《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的启发,我就选择了古诗新唱《声声慢》、《村居》、《咏鹅》等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作为歌唱教学的素材,让学生在吟唱中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除了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时的音乐类型,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与音乐主题,让学生们全面提升音乐素养,感受音乐魅力。在理解歌曲涵义、学会唱歌表演的形式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体验歌唱的魅力。让学生自主歌唱不同风格的童谣,例如学生自己幼儿时期学会的童谣《数鸭子》、《拔萝卜》、《小兔子乖乖》等。也可以使用不用的演唱形式,让学生将已经熟悉的歌曲进行创新表演,例如《跳竹竿》这一课的教学,就可以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引导学生设计情境以及舞蹈动作进行歌舞剧的表演。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教师不仅可以在学生的表演中进一步掌握各班级学生演唱的不同水平,还能基于不同班级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三、创设演唱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理念,教师在课上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除了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还可以扩展课外教学形式,多维度的开发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尝试在学校大课间开设早唱或者午唱;成立班级合唱团;在校园广播台播放学生录制的歌曲;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有舞台;使演唱富有仪式感。在歌唱内容的选择上,将音乐课中一些易唱的歌谣如《阿里里》、《金铃铛》、《小毛驴》等加入早唱或者午唱的歌单中。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或校级合唱比赛或者独唱比赛,给学生提供可以展示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业余音乐生活。同时,选出部分具有一定歌唱能力的学生参与市级、省级的歌唱比赛等。使学生通过比赛从被动学习转化成自主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提高歌唱技能,来适应新课程的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遵循音乐教育教学规律,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并在有情感的表现过程中提高音乐审美综合能力,达成音乐课程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斯.基于柯达伊教学法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探究[J].黄河之声,2020(07):119.
[2]叶丽芳.在音乐中嬉戏,在嬉戏中学习音乐——浅议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7):189+191.
[3]任静惠.音乐是快乐的源泉——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方法初探[J].学周刊,2019(27):168.
[4]尤利波.小学音乐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0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