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兵
广东省博罗县公庄中心小学 516151
摘要:小学阶段是奠定德育品德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很大。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本文从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方法角度出发,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班主任管理; 德育;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德育渗透的背景
(一)基于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
如上所述,小学生尚处于价值观与品德修为的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行为对于其一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内容广泛、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且可塑性极强,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通过观察等方式学习其他人的品德行为,因此在德育层面培育其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难度均较大,但正是由于可塑性强,因此更应抓住机会在小学阶段对德育主体进行高效正确的德育渗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学由于升学压力不大、课程功课任务较轻,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也更加突出。相比于日后的初中、高中,基于繁重的课业任务,应用于德育教化的时间就会随之大幅度缩短,德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亦会随之增加。
(二)基于班主任角色的特殊定位
小学班主任除了负责自己教授科目的教学工作之外,在其余时间也有更多地机会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德育工作。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情况,班主任也成为了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在学校中,班主任老师在处理学生的各类事件中,将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展现给小学生,小学生在奖励与惩戒之中逐步完成了对于“价值观、品德”等抽象概念的认识,并在日后的生活中固定下来。在小学生眼中,班主任往往是最直接也是最权威的模仿对象,班级管理中的一些规章也理应是正确的。
二、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通常而言,德育应该包括德与行两个方面,即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这也是我们对小学生德育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来体现德育对于小学生行为的要求,从而让小学生能够有一定的方向和参照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行为上对小学生的德行进行规范教育。针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以公民道德、政治品德以及正确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例如集体主义、爱国情怀、优良品格和基本法制法规、政治常识等,这些思想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班级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国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引导作用。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生活,形成健康的观念,对事情和行为有正确的判断和看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构建平等的关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往往是整个班级的主体,在和学生交往的时候也处于领导者的位置,而学生只能服从班主任的安排,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教育方式会让班主任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以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让他们能信任自己,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另外,班主任在进行日常管理活动的时候,还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和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向班主任寻求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德育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获得发展,不断地完善自己。
(二)不断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牢固树立以身作则、以德服人的理念,以自己良好的言行来带动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道德和师德的榜样。在具体德育教学中,首先要在班级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班级公约、卫生公约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要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创新开展德育教学,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从心理上给予足够的认可,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班主任能亲其师,信其道,自然而然地接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
(三)强化示范,推动多方力量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
班主任管理班级时,不能只是自己单枪匹马地抓德育教育。可以通过选择班级里的优秀学生,一起辅助组织德育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共同做好德育教育。可以和学生家长多沟通,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和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举止。可以利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培养基地,带着学生实地走进军营、医院,让学生感受社会各界中道德模范的风采,感受社会的正能量。
(四)选择学生成为榜样,渗透德育理念
很多学生认为和班主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以班主任为榜样很多时候没有吸引力。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学生中间选择榜样,以激发学生模仿的欲望。在校园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多注意学生中间出现的好人好事,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表扬,还可以加入一些奖励。
例如,一位学生发现自己的朋友脚崴了,就主动扶着他去医务室检查。班主任可以在上课时公开表扬这位学生。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把学生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到期末的时候颁发相关的荣誉称号,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的榜样。这样的称号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其主动地模仿这些正确的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管理的工作并不一定要特别地全面,而是要注重细节。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做一些正确的事情,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增强自己的道德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春仿. 谈如何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J]. 亚太教育,2019,(03):54.
[2]周平. 试论小学班主任在语文教学时的德育渗透[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6):126-127.
[3]谭丽丽.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 华夏教师,2018,(08):20.
[4]陈丽娜.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 华夏教师,2017,(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