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怡静
浙江省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 325400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去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魅力,同时表达出音乐的教学方法。通过体态律动让学生学习到音乐中的节奏感,并去感受音乐中的韵律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课堂中。而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欣赏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让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意义。体态律动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人们面对音乐感染下的自然反馈。通过体态律动,可以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富有节奏的动作与音乐发生交流、应和,进而感知音乐的速度和力度、音高与节奏等,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要求德智体关劳全而发展,音乐课占据的地位逐渐升高。伴随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逐渐增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表现的活泼好动,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教师在课堂中不容易管理纪律。在传统的课堂上,对于音乐的学习是由教师讲述音乐的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效果。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体态律动,能够让课堂变得有趣,有利于小学生接受音乐的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合适,通过音乐的节奏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促进小学生理解以及掌握音乐的知识
音乐可以通过情感表达出来,是一种语言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肢体的律动,能够有利于小学生将精力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好的吸收掌握知识。另外,小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的动作,感受到音乐中的感情,从而增加小学生对音乐理解。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肢体的动作,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二、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体态律动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体态律动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加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更加适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吸收掌握知识。音乐和肢体语言能够通过体态律动结合起来,从而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变为音乐的场景,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气氛的课堂。通过体态律动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使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更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借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速度与力度
体态律动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速度与力度,也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关于速度与力度的表达与身体表现,配合音乐教学,做出身体反应,辅助学生理解乐曲中表达的含义。在开始阶段,动作的力度与速度与音乐的配合,可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如动作的速度快,代表了轻快、热烈、欢腾、活泼的情感;动作速度处于中速状态,则意味着豪迈、抒情、行进、优美;速度慢,则代表了庄严、雄伟、沉重、忧伤。
(三)借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音高与节奏
借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音高与节奏,跟着音高与节奏进行身体与音乐的互动,完成音乐学习。在音乐学习中,音高与节奏的结合,用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也因此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必修内容”。在教学组织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借助体态律动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音高与节奏,完善日常教学任务。节奏,是乐曲的命脉,是音乐的骨骼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身体律动则是要通过肌肉的变化去体现节奏,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则可以更为准确地把握乐曲。
(四)切实感受实践乐趣
调查研究表而“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也是如止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的诗词在告诉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去学习,而没有结合生活,是很难去理解音乐的真正意义。学生往往只知道去学习,是为了学习而去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育人。学生们不能结合生活去实践所学知识,如果老师在这时给出正确的引导,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五)用体态的律动呈现音乐的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根据音乐的表现形式不同,音乐的节奏也不同。将音乐中的乐调与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将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使用体态律动,有利于小学生全而了解以及掌握音乐的乐调,还能引导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体态律动将音乐节奏呈现出来,还能控制肌肉的肢体活动幅度,从而将音乐节奏感表现出来。
另外,不同的歌曲通常使用不同曲调进行表达,有利于小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浮点音符、休止符、切分节奏、三拍子节奏等知识,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合适的动作进行表达,还能强化小学生掌握以及认知节奏。
结束语
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理念指导下,音乐不再是专业的技能练习与词汇普及,抓住了音乐与人的共情之处,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去重新认识音乐、感知音乐。在组织教学中,将其量化为行为,便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伊娜.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2019,(32):201.
[2]陈丽芳.律动,打造灵动的音乐课堂——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9,(34):101-102.
[3]李婉露.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9,(14):126-127.
[4]刘志勋."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神州,2019,(12):149.
[5]马晓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以娄烦县实验小学为例[D].山西:中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