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琼琼
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附属学校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内容。近年来,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以“提素质、正品行、明法理”为教学初衷,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当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旨在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到一起,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发挥着;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中华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优秀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应该被每一个炎黄子孙传承和铭记。传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必不可少的就是对小学生实行德育,让小学生从认知的较早时期就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优秀的人格,逐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让小学生能够有知识、懂礼貌,主动传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纪较小,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识形态,使其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能够独立思考并且分辨是非善恶,以此来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误入歧途。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思想,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熏陶下,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同时也树立起学生健全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性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受到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容易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浸染,从而产生所谓的“问题孩子”,而在小学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同时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改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知,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帮助学生塑造具备个人特色的意识形态,让学生成长为有思想、有道德底线的优质人才。因此,在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米来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对社会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生提升自己社会认知的一种途径,它是小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最基础的一门学习科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周围事物的辩知能力,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积极响应新课标下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示出充分的尊重,自己则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授《我们的校园》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个交流会进行相应学习,通过这样新颖的方式改变学生对传统课堂学习的认知,而且交流会是一种十分轻松的氛围,它可以让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更加放开自己。在交流会上,教师可以做一个活动的管理者,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认真倾听所有学生的发言,而学生则是这次交流会的主体。在交流会上,学生要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眼中的校园是怎样的,并且其他同学也可以评价一下发言同学语言是否优美、是否流畅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渗透德育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角色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那么教师就可以将知识学习和这种娱乐方式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中,有很多知识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联系的,甚至它就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一种映射,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的内容创设一种情景表演,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
例如,学习《网络新世界》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网络危害的一面进行角色扮演。鼓励班级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分别扮演网友小明(坏人)、网友小红(学生)、警察。讲的内容就是小明和小红在互联网上通过聊天认识,然后有一天他们打算在生活中见一面,没想到见面后小明想要伤害小红,然后小红机智地寻求到了警察的帮助。通过这样的表演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网络的危害,让学生更加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一些行为。
3、注重实践体验,提高道德认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补充的德育内容往往是有限的,会让学生的道德认知停留在浅层次,也会给后续的道德教育指导带来一定地局限。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开阔学生眼界,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加强积累,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道德思想,在此基础上自主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体验感,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空间,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互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教师所组织的实践体验活动要和教学内容相连,同时也可以进行课外拓展,促使德育无形融入和深度渗透。
例如,在教学《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时,为了让学生对浪费和节约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本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习惯,教师可以以此组织一次实践调查活动,要求学生深入生活,积极调查身边的浪费行为以及节约行为,然后制作出调查报告,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三、结语
借助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实施德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为促进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不断努力,深入分析小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道德素质在实践当中得到更好的培养,确保德育实施成效,进一步拓宽德育平台。
参考文献:
[1]朱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德育[J].新课程·上旬,2018,(12):327.
[2]段亚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学周刊,2018,36(3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