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杰
广西隆林县新州镇含山村完小 533400
摘要:小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精准的判断,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布设和调度,让学生快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实践之中。在教学设计切点选择时,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活用直观教具、巧设合作活动、创新任务驱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基础,形成崭新学科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教学切点;筛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切点筛选,这是教师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对信息技术有特殊情结,但对信息技术理论缺少学习的耐心,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设计方法,活用教辅手段、巧设合作学习活动、合理布设训练任务、拓宽学科实践维度等策略,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一、活用辅学手段,筛选教学导入切点
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筛选工作,活用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可以形成重要教学成长点。媒体展示、教师讲解、教师演示、问题投放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导入手段,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做出科学布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启动机会。
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时,教师要对教学现状有统筹考量,以提升教学适配性。学生对教辅手段有更高趋同性,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展开学情调查,可以形成崭新教学成长点。如教学“WINDOWS窗口操作”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桌面,说说桌面设计有什么特点,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观察活动之中,对桌面构成特点进行分析解析。“我认为桌面有些凌乱,需要进行整理。这个桌面背景比较单调,可以换成有个性的背景。”教师趁机展开教学导入:“WINDOWS呈现很多程序,这些程序都有特定的窗口,而且程序有很高的相似度,我们要让计算机完成一种操作工作,需要先认识窗口,而且要找到打开窗口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现在用两种方式来打开窗口:第一种为快捷方式,第二种为菜单方式……”学生在教师演示操作下,顺利掌握了窗口打开方式。教师进一步引导:WINDOWS窗口有多种功能性操作,先自行探索,看谁有更多发现。学生开始研究窗口操作要领。很快就有信息回馈:这个WINDOWS窗口可以最大化、最小化,还可以还原操作,如果有需要还能够改变窗口的大小和位置,也可以多个WINDOWS窗口灵活转换。
教师为学生做出直观操作演示,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机会。学生根据教师引导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很快就掌握了WINDOWS窗口操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让学生自行探索窗口功能性操作,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学习的启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形成的学习认知会更为深刻。教师示范操作,这是最为常见的引导方法,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做出更多调研和分析,及时切准学生学习思维,这样才能赢得学科教学的主动权。
二、巧设合作互动,筛选重点突破切点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分析,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特别是上机操作,对某些群体学生来说有更多困难,教师不妨为学生布设更多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展开互动性操作,集合集体力量形成重点难点突破,以提升教学促进动力。学生信息技术认知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最为普遍的现象。教师要注意引导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形成更多互补,这样才能建立更多教学成长点。
学生面对学习难题时,需要展开互动性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筛选,为学生布设更多探索性学习任务,制造出合作互动契机。在教学“复制和组合”相关内容时,教师将复制图块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先展示学生图画作品,并与学生展开具体图画操作:利用复制的方法画出奥运五环标志。学生刚开始接触复制操作命令,还不是很熟悉,教师为学生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组成四人小组,先讨论具体的操作方案,然后进行尝试性操作,看哪个小组表现更为优秀。学生听说要集体展开这项操作,都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特别是已经掌握了复制技能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分组设计,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对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展开观察,发现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任务。
三、创新任务驱动,筛选知识构建切点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为常见的教法运用,教师不妨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实践探索,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基本能力。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要求很高,教师给学生设定鲜明的任务,体现信息技术的生活运用,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建立立体性学科认知。小学生对信息社会属性有一定认知,教师展开针对性调度,学生感知更为深刻,其训练效果会更为突出。
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观照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教学设计适配性。如教学“指法练习有技巧”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设定训练任务: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进行英语短文输入训练,注意双手同时操作,大家准备充分之后,我们要举行小组间比赛活动。设定固定英语短文,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以最后一名同学操作时间为准,并对正确率进行评价。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表现出更高的参与热情,纷纷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展开针对性训练。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学生都顺利进入战备状态。教师利用大屏幕投放英语短文,要求学生展开集体竞赛活动。学生快速做出反应,进入到比赛环节。经过几轮比赛,评选出班级优胜小组,教师给这些小组颁发了优胜奖,极大鼓舞学生参与指法训练的积极性。
四、结语
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要注意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对教学提供更多设计参数。精选教辅手段、巧设合作活动、创新训练设计,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切入点,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主动探索欲望,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调度,筛选教学切点,可以形成教学的促进动力。
参考文献:
[1]周振兴.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数码世界,2020(2):133-133.
[2]陈鲁峰.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