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吴炳钟
[导读] 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

        吴炳钟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第二中学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能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成了高中政治教师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探究性教学;有效策略
        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坚持遵循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当作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手段,确保每一位学生形成良好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以及确保学生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保障。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最核心的标志和核心内容就是政治认同,政治认同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宗旨。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绝对拥护,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一是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二是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规律的思想。科学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折射,它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培养,这是学生其他素养形成的条件与要求。
3、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就是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法治规律的,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加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是要全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自觉地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
4、公共参与
人民当家作主是公共参与的突出体现。思想政治学科中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性、提升参与能力,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学生拥有集体主义胸怀,乐于、善于、勤于为人民服务,积极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行使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在教学中,我们非常强调学生要避免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而是要适度地去关注社会,关注发展,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去思考,去判断,去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而这就需要学生本人有一定的公共参与经历,因此,它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
二、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教学策略
        1、通过生活体验,在引导中探究
        价值观是一个人日常行为的重要指引,也是一个人道德观念的核心体现。高中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思想,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理性精神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引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可以真正的理解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将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引出来,让学生对这些事件进行讨论,对高中生来说,他们本身具备很强的爱国情怀,教师引出这些话题,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学生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一个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生活和谐的政府。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我国发生自然灾害以后,政府领导人民抵抗自然灾害,保证人民群众良好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来感受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国家颁布的一些惠民政策呈现出来,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让学生借助这些真实的案例来感受政府的职能。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设置,学生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各种实例来感受政府的职能,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这些内容分析中,坚定自身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信念,促进了学生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2、增强问题导向,在互动中探究
新课程认为,问题就是课题。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议题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
例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中,笔者围绕“一起‘共享单车’,共学‘市场配置资源”’议题,在活动任务中设计了几个连贯性问题,例如,在“送福音,出行易”中,设计如下两个问题:①运用企业的相关知识,试分析企业能够占领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②市场突然出现如此多的共享单车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教师引导学生直面问题、分析问题,在互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辩证地分析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理性精神和科学思维。同样,在“生乱象,出行烦”的活动任务中,笔者也连续设计了如下两个问题:①消费者出现乱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视频中有人提出共享单车是“照妖镜”,它照出人们哪些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来自现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直面思维疑点,在不断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彰显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重要性。
3、巧用信息技术,在思辨中探究
        为了倍养学生的显性学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有助于改变学生以往对思政学科的印象,进一步了解学科价值。同时,有助于学生的融合学习,能够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在提升教学科学性的同时,让学生建立理性辩证思维,使其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审视问题。
例如,在《基于认识论探究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思维导图框架,促进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探索、相互探讨,理解认识的本质,实现认识升级,使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记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促进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倍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的高中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和自主发展,为学生传输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思政教育中,一线教师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更好地服务丁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于亮.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2):73.
[2]倪凤云.高中政治课堂探究性教学浅析[J].情感读本,2018,(11):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