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波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小学 472000
摘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解放。在这些变化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和要求的,也无法完成现代教学的目标任务的弊端已经日益显现出来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代同呼吸,对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使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不断彰显和提升,使学生学习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方法;ppt幻灯片制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它与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这门课程会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应当仅仅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应当重视学生的操作技术,所以我们要构建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内容过于死板缺乏趣味性
即使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仍是应试教育,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仍是过于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忽视了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信息技术课堂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单纯的理论教学只会让学生抵触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高效的教学。
2、师生关系欠佳课堂氛围差
师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尤其在国内的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小学生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所以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应该有威严,所以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此种情况就导致在教学开展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学生无法积极地融人其中。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较大的影响,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其中的知识。但是,就当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1、借助微课,开展分层教学
微视频运用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信息,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看操作方法,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教师还可以基于对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录制微视频。
例如,《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一课教学时,微视频可以分别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层为设置幻灯片的不同切换方式和简单的自定义动画的基础性内容,这是让幻灯片动起来的最基础环节,面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此部分的微视频内容细节等要充分考虑该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层微视频则是巩固性的内容,主要的内容为幻灯片自定义动画的中级应用—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和制作简单的连续动画效果高层次微视频贝则讲述更高深的知识—利用自定义动画中的动作路径完成高级动画效果,此部分内容适合学习能力强与基础高的学生。
此外,为了优化教师分层单一的缺点,教师还要从多方面考虑分层,如课前向学生发放调查表,让其填写兴趣爱好与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期望,或者使用师生面对面沟通的方法,帮助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理解,以此当作丰富其分层的依据,进而更加科学地开展微视频教学。
2、录制微课,突破重点难点
一般情况,到了小学中高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和操作技巧,即使教师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但仍然无法取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在实际教学当中融入微课,来辅助重难点知识点的讲解,以便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课程内容,将原本固有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制作文字幻灯片》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利用微课进行课堂预热,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在此之前,教师也要分析本节课程内容的难点,并且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相应的微课。这一课当中,对于学生来说,难点是要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和设置它的背景,懂得设置文字格式和插入艺术字,并将制作文字幻灯片运用到现实的生活当中。所以,在学习到这一课时,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精准把握微课的时间,考量判断本节课程的学习难点,将制作幻灯片的难点如:插入文本框、设置幻灯片背景等操作流程,通过简化、趣味讲解的方式整合到微课视频中,通过微课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和掌握幻灯片的主要制作流程,理解课程中的主要重难点知识。通过微课辅助教学的方式,使得课堂更加丰富有趣,能让学生在直观的课堂学习感受中,减少产生学习信息科技的畏难情绪,逐步根据微课的引导而提升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科学作业,开展家校合育
课外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因信息技术学科没有现成的练习册、指导丛书等材料,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设计自主设计和布置课下作业。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配备了计算机,教师可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作业或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课外练习作业,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预防出现学生注重上机操作技能,而忽略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
以“幻灯片的制作”综合实践为例子,在学完所有幻灯片编辑的相关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完成主题PPT的制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制作动态PPT,必须具备声频插入、图片插入、文字插入、动画效果等内容,一周后让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发到教师的邮箱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可适当给予学生意见和帮助,并让学生多参考教材理论知识尝试操作。在检验作业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利用之前学习的知识,制作了精美的PPT,都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由此可见,通过合理安排作业,能够将学生的操作练习隐藏在创作中,强化学生创作能力,也实现家校合育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金磊.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以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88-89.
[2]汤力.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教学为例[J].好家长,2016,(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