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曾雪梦
[导读] 初入小学的新生将面临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和挑战。本文以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分析新生入学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提出帮助新生顺利、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策略。
        曾雪梦
        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小学校     610100
                     

        摘要:初入小学的新生将面临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和挑战。本文以一年级新生为对象,分析新生入学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提出帮助新生顺利、快速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策略研究
一、一年级新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一年级新生刚走出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所处环境、作息时间、学习方式、家长期待等方面的改变,都是他们需要面临挑战和适应的问题。
(一)所处环境的变化
        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小学校园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是很陌生的环境,需要他们去熟悉新的教室、操场、厕所等地方。除了校园环境的变化需要他们是要外,所处人际关系的变化也需要他们适应。
        进入到小学,学生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发生了变化,陌生感会导致学生紧张害怕,不愿交流。首先,要面临的是几十张陌生的面孔,班级人数相较于幼儿园的人数成倍的增长,这对于他们在同伴之间的交往会更显压力。其次,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老师总是以鼓励或奖励为主,更像是一位大姐姐,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休息;而小学老师更像是一位指挥官,会要求他们学习,训练他们的常规,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变化会让学生感觉陌生,产生压力与不适应感。
(二)学习方面的变化
    1、学习目的的变化
        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阶段,他们主要是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绘画、手工、唱歌、跳舞等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游戏帮助他们学会人际交往,实现自我价值,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成长,懂得一些浅显的知识,但并不会过于考核,拿成绩说话。而进入到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便不同。此时学习的目的更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掌握,学习活动的趣味性会骤减,游戏类的活动比例也会降低。这样的变化会让学生难以接受,觉得有压力,甚至对小学生活产生抗拒感。
        2、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幼儿园或学前教育阶段,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是共同参与,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游戏,一起活动,课堂时间较为自由,课后并没有学习相关的作业与任务。而进入到小学确是截然不同,从早读到放学,每个时间段的学习活动都是固定的,程序化和模式化更重。同时学习的方式也变成了课堂上大量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课后还需要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独立自主地巩固与复习。学习方式从自由到自主的改变也需要学生去适应。
        3、学习课程的变化
    相对于幼儿学前阶段简单的课程学习,小学阶段学习的课程数量变多、难度变大。对于初入小学写新生来说,学习的内容含量也相应变多,学习的难易程度也随之增加。初入小学的学生需要去适应各种各样没有接触过的课程,需要去适应比幼儿园阶段更加有难度、深度的课程。


(三)期待水平的变化
    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对其的期待值较低,主要关心学生是否听老师的话,是否与同学好好相处等简单的问题,觉得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健康快乐就已达到期待水平,学生的压力较少。而小学阶段,家长对于学生平时表现方面的关注度降低,更加注重的是成绩,想要学生能有优秀的成绩,考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等。而家长对于他们期待水平的提升,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地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便会产生压力、厌烦,不适应情况严重,甚至厌学。
二、提升一年级新生适应性的策略
(一)构建熟悉自然的校园环境
        1、帮助学生熟悉校园的环境
        在开学初,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带领学生熟悉校园。可以通过“寻宝活动”等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各种活动室的位置与功能;可以通过“顺口溜”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学前生活有所不同。在游戏中能够帮助新生摆脱陌生感,快速地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2、开展各学科过渡性的课程
        对于新入学的新生,学校不能着急着“一步到位”,在各学科的课程上需要设置一个过渡时期,帮助学生从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方式顺利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导的活动方式。[1]各学科的过渡课程应考虑到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课程与学习方式。
(二)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其能够给新生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自由平等、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消除新生内心的恐惧。[2]教师应该主动去了解新生、关心新生,和学生平等自由对话,相信并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只有获得新生的喜爱、信任和尊重,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去适应并喜欢小学生活。
        2、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从同伴中得到的友谊、支持和尊重,是小学儿童重要的精神寄托。因此,在一年级入学阶段的新生正处于同伴关系的重建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帮助新生建立同伴关系,引导新生之间和谐相处。比如,自我介绍等活动,可以让新生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游戏活动可以加深新生间的沟通,让他们能快速融入班集体,增加熟悉感,获得归属感,适应新的交际环境。
(三)加强家校的交流与配合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最久的、影响最大的教师,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巨大作用。在一年级新生入学阶段,我们不仅要准备对学生的教育,还应该准备对家长的教育,让家长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与方式。我们可以利于一年级开学初的新生家长会,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小学阶段的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从而改变之前错误的教育手段,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
        2、师生家校的多方面配合协作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学校和家庭的三方合作,只有三方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教育的效果才是最大化的,反之则会相互抵消,收效甚微。对于刚进入小学的一年级新生的衔接过渡教育,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协作。比如对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自己收拾书包、整理笔袋、准备学习用具等活动。不仅仅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班级可建立QQ群或微信群等通讯软件,以此途径加强家校之间的及时联系与反馈。

参考文献:
[1]赵淑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李艳丽.交往视野中的课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