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双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得胜小学 湖北 十堰 442216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学科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之初便逐步形成科学学科素养,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建立科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提高综合学习与应用能力等。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丰富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方式,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通过科学学习拓宽视野,形成思维能力。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建立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下科学教学课堂的更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科学学科有其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探寻生活化教学方式,打造生动、充满趣味性及深刻教育意义的高效科学课堂。
一、教师善于营造生活化科学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小学科学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充满生活的奥秘。教师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巧设生活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情境的带动下了解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求知欲和探索欲[1]。
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不同环境里的植物”一课,教师为学生展示丰富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向学生提出开放式问题:你能否为植物安个家?如干旱的沙漠、美丽的西湖、布满石头的小溪边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教师再将诸如仙人球、荷花、苔藓等植物罗列出来,由学生进行植物与环境的匹配,并尝试说出原因。由此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不同的植物所需生长环境是不同的,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生活化素材,拉进学生与科学学科的距离
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丰富生活化素材在课堂的投入与使用,不但能拉进学生与科学学科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逐渐形成科学学科素养。如学习“骨骼与肌肉”的内容,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具向学生展示骨骼与肌肉的形态、特点等,使学生在观察之后能够深入了解自己,还能强化健康观念意识,通过科学学习全面认识自我,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带领学生参与科学学科生活化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求真能力与素养
科学学科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目标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处处是科学,科学亦推动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不断进步。如学习“神奇的机械”,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运用机械的事物,并由学生进行亲身实践操作,了解事物机械运动原理,如骑自行车、钟表运行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求真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茂勋.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 000(001):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