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习作妙笔生花──浅析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郑琴英
[导读]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培养学生富有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郑琴英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中心小学 516166
 
        【摘要】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培养学生富有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创设情境、观察生活、实践操作、结合课文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习作妙笔生花。                                                      
        
【关键词】情境、观察、实践、创编

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创设教学情境,是现在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焕发活力。例如:在教学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就让我们学习爱因斯坦,天马行空,大胆想象一回:如果母鸡能在天空中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能健步如飞······如果一切都反过来,动物们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又会经历哪些奇异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这几幅图片一定会激起你无穷的幻想,接着我出示课件中的几幅图片,要求任选一幅,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比如,母鸡飞上天后,生活会有哪些奇妙的变化?遇到老鹰会怎样?小小的蚂蚁变成了巨人,会做出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呢?健步如飞的蜗牛,他可以帮助大家做哪些事呢?学生经我点拨,激起无限的遐想,兴趣盎然地参与讨论学习中。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于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              
 
二、观察生活,训练想象。                                                                   
        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新课标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学生的写作要与多姿多彩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平时看到的人、事、物、生活情境等,都可以做为写作的素材,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善于挖掘,就能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写作的思路就会越开阔,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看图写话《放风筝》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开展一次放风筝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放风筝的场景,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激发表达的欲望,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我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片,从整体入手,先指导观察:图上是什么天气?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再观察局部,画面近处有哪些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又是怎样的?边观察边想象,画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结合放风筝的生活体验,把生活搬进课堂,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学生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绽放异彩。                        
        
        三、实践操作,丰富想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发现体验成功是多么的重要,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丰富了想象。例如:在教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课前,我提前做好布置工作,结合实验的过程完成一张实验图表,包括“实验的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让学生借助这张图表梳理实验的关键要素,重点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的发现,为习作提供第一手素材,接着,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做实验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实验的流程畅所欲言,然后再指导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实验,让学生深有体会。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了实践的真知,点燃了求知的欲望,品尝了探究的乐趣,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探究的过程使得想象变得更加丰满。
        
        四、 结合课文,拓展想象。
        1.续写故事,创造想象。
        续写故事结尾,是一种创造想象,有利于促进思维想象的发展,教师可根据课文材料精心设计想象内容。例如:学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课文的结尾运用了省略号,余意未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教师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风里飘动着还能帮助哪些人?这样的练习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想象的境界当中。
        2.创编童话,放飞想象。
        童话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题材,是激发儿童想象的最好文学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儿童的心理。因此,教学时,要充分挖掘好教材这一文本内容,激发儿童大胆创编童话故事,放飞想象。例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童话做范文引路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总结童话的写作特点,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而后迁移运用,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小鱼、小鸟、一棵树、神笔马良······会有哪些神奇有趣的经历?请选择一个,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一段奇妙之旅,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挥,放飞想象,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想象合理的童话跃然纸上。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灵动的学习氛围,张扬孩子的个性,放飞孩子的想象,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思想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让习作插上腾飞的翅膀,文笔飞扬,笔下生花,写出别具一格,精彩纷呈的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