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第25期   作者:黎秋婵
[导读] 写作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黎秋婵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小学 527300
        摘要:写作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本人认为要从培养观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修改能力几方面做起。
        关键词   写作 兴趣   观察、思维能力  表达能力 修改能力
        写作兴趣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全神贯注地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的心理因素之一,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呢?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应着重培养如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心灵的门户,儿童认识事物,先从观察开始。叶圣陶先生讲:“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可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离开观察和思维,更不能离开生活,先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再学会:“怎么写”。并要求学生能自觉地积蓄材料细致地有条理地把想要说的内容表达出来。要写好作文,必须重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是有思维活动参加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思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除了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并展开想象和联想,使之从感性的了解达到理性的认识。有一次,由于作文的需要,我组织学生去观看日出的景象,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我在观察前作了一番生动的概述,又设置了扣人心弦的悬念,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兴趣。同学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登上楼顶,既耐心又焦急地等待着,留心地注视着刚刚发亮的东方,至于云朵的形状,色彩的变化,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他们都观察得十分仔细。回来后,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出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的好作品,从这说明兴趣来了,久而久之,观察、思维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培养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如何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我看还是从兴趣出发。爱说话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正确地引导。“说”是写的基础,是文字表达的重要前提,“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写”的能力。老师在讲课时或平常的交谈中,说话要规范、生动、有趣和富有幽默感,做学生的表率,让他们有借鉴。同时,我们要激发学生说话兴趣,让他们爱说话,会说话。例如:上口语交际课课或讲读课都多给机会学生说话,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提问,进行同桌说话或4人小组议论,使他们爱说话。所谓会说话应包括说话的技巧和修养,讲话的技巧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的。如:上语文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把一段很长的文字用一两句简洁明快的话概括地说出段意,那除了基础知识外,还要有技巧。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说话模式的启示:叙事写人的(谁干什么?),写物的(什么东西怎么样?),写景的(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有了这种说话的模式,学生就会较容易把段意概括地说出来,他们常常会因“获得胜利”而感到有兴趣,以后无论是读课文还是看课外读物都愿意自觉地训练这种技巧性说话,有了熟练的说话技巧,要求学生编写写作提纲就轻而易举了。除此,还要注意说话的修养(道德修养、语言修养、文学修养),这方面多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修养。学生有了说话的兴趣和良好的说话习惯,那么口头表达的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兴趣是一种内在动机。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全部语汇下笔成文,一气呵成。“写”是枯燥无味的,怎样让学生对写产生兴趣呢?这就要利用“说”的优势,每次写作都坚持先说后写,使学生养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推荐一处地方,我把学生带到美丽的惠能广场,教给他们的观察方法,让孩子们进行愉快地观察,兴味盎然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条理地说成了一段通顺的话。很多同学在兴奋之时跃跃欲试,禁不住自己的情感,当晚回家就把说的话以《美丽的惠能广场》为题,写下了一篇简短的记叙文。第二天教师只作了一些技巧性的指导已写了初稿的同学作了一些修改,就成了一篇好作品,这说明学生有了说的基础,写的兴趣就油然而生,书面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三、培养修改能力
        长期以来的惯有模式:学生做,教师改。这种做法耗费心力而收效甚微,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叶圣陶早就提出,要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教师只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这样指导作文批改,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有一位大文豪写一部小说,只花了六个月时间起好草稿,却用了整整六年时间修改才定文出书,可见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教师不要老是埋头埋脑地批改,这样只能是事倍功半,应该教会学生怎样修改作文。培养他们的修改能力,这首先要教师敢于打破陈旧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去改。在这方面我有一点体会,过去我批作文时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一丝不苟地把学生写错的字、词、句改正,写上眉批和总批,但收效始终不大,是什么缘故?原来有大多数学生拿到了教师花了许多心血批改的作文只看了一眼分数,有部分同学粗略的看了一下改过的地方就算了,至于教师为什么这样改,改了有什么好处,他们不会去思考,这岂不是徒劳无功吗?根据现状,在近几年来,我尝试着改变过去的做法,每次初稿完毕就即堂初评,让每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有代表性的)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大家评议,好在什么地方?不足之处在哪里?根据习作的要求定也一个统一的标准,接着让学生自己反复修改,然后让他们当“小教师”同桌互相批改,改完后再相互交换意见,最后抄下来让教师批改。这种做法学生有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觉得有新鲜感,他们很感兴趣,便积极参与,乐意修改。在修改中使他们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工作的强度,又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写作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杰.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J].学周刊,2020(05):113.
        [2]陈小芳.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9):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