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涵
云南省罗平县振兴小学 655800
摘 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影响了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学中国古诗词为研究内容,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现状,向有关教育者提出理性的意见和建议,并传给教育界的同仁,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兴趣
古诗词不仅韵律、意境优美,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它积淀了我国数千年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文化逐步走向多元化,在部编教材中也对此加大了古诗词的选编量。如何将古诗词的文化内涵通俗易懂的呈现给小学生,唤醒他们的文化意识,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就成了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兴趣度较低
由于古诗词本身具有深邃难懂的特点,小学生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难以适应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古诗词是无趣的学习内容,是浪费时间的课程。再加上小学生普遍缺乏文言文的常识积累和语感基础,要想在晦涩深奥的古诗词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是比较困难的。
(二)教法还不够完善
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依旧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教法,让本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略显沉闷枯燥。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过于强调字词的释义和诗词译文,对古诗词的深层次寓意及思想感情投入的重视还有所欠缺。而且,在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方式上,还存在单一化的弊端,缺乏多元化载体的组合式教学。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策略
(一)利用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感叹道古诗词晦涩难懂,觉得学习起来是一种负担,这样的负面情绪无疑会严重影响到古诗词的教学效果。那么要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我们首先就需要先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而众所周知的,大多数古诗词的创作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场合中有感而发,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兼具了人物、环境、情节的故事三要素,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不应该脱离这三要素,而是应该深入细致的研读教材,深挖古诗词背后的创作背景故事,帮助学生全面的了解古诗词,从而最大化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江南春》这首诗进行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们提前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搜集这首诗的相关创作背景,在课堂中我则组织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很快学生们就全面的了解到,诗人杜牧生活在唐王朝的晚期,皇帝沉迷于长生不死的美梦,大肆兴修寺庙,加重了国家的负担,作者在江南游览时有感而发,不仅描绘出了江南的美景,还蕴含着对统治者的劝诫。
学生们在这样搜集、分享故事背景的同时,有效的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的理解古诗词,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元阅读教学,完成知识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论断,则更加显现出“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中也必须要落实好“读”这一环节。具体来说,我们常用的几种读教学方式有朗读、默读、诵读等,它们虽然都是“读”,但在教学阶段运用和作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朗读一般在教学初期,强调的是对基础的学习和理解;而默读则更加强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再加工,有助于学生思维与文本内容的碰撞;诵读则是精细化的反复大量的朗读,其作用在于对所学诗歌的进一步积累,达到最终能够深入理解并背诵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读”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进行教学时,我便先让学生们大声的朗读整首诗,标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并借助字典解决掉它们,随后再次朗读最终达到读通顺的效果。随后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诗朗诵,让学生们尝试自己也跟着音乐进行朗读,让学生们逐步掌握这首诗的节奏。接下来,我让学生们默读借助课本上的插图和注释以及我用多媒体给出的辅助信息来深入思考和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们思维与诗人情感的碰撞,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感。最后,我让学生们对全诗像古人一样进行诵读,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并在诵读的同时脑海中浮现出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完成了对诗歌的背诵,达到了积累的目的。由此可见,“读”这一环节在古诗词教学中重要地位,运用多元化有一定策略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们有效提高诗歌学习的效率。
(三)营造良好情境,引导深度感悟
大多数古诗词都篇幅极短,仅由寥寥数十字,但其中每一个字都是作者苦思冥想、反复推敲而得的,其中不仅蕴含着作者大量的心血和丰富的情感,这就让每首诗歌都具有独特的意境魅力,为读者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这对我们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大量的分析讲解,而是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做好辅助学生探究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们深入感悟诗词的美,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从而深化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十五夜望月》时,我就利用多媒体借助音乐来为学生们渲染出一个宁静的中秋月夜,同时让学生们在音乐声中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去感悟这美好的意境,在这样良好情境的铺垫下,学生们似乎都对这首诗有了一定的感悟。随后我接着为学生们展示了一幅描绘诗中场景的动态插图,让学生们观看插图再次默读感悟诗句,让学生们感受字里行间作者所描绘出的美丽画卷,最终学生们都对这首古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们的情操也在学习中得到了陶冶。
三、结语
总体而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悠久历史的光辉宝藏。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古诗词的教学,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逐步积累和体验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最大化我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余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祖国,2017(08).
[2]高莲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