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刚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中学
【摘 要】班级管理是班级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如果初中校长想更好地管理班级,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灵活的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也非常适合初中班级管理的方法。从柔性管理的内涵出发,本文提出了将柔性管理渗透到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策略,为广大初中校长开展班级管理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级;柔性管理;渗透
校长的教育与管理对学生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且校长所承担的工作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管理所呈现出的状态也存在不确定性,有时学生会服从校长的管理,而有时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学生则不能接受校长对班级的管理。对此,校长要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在特殊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作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此加强初中校长的管理效率。
一、初中校长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方法滞后
在初中阶段担任校长的教师通常是资历较深、从业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这些教师对学生管理具备一定的心得,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有些管理方法十分落后,而中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相比,学习能力不足也会导致初中校长难以及时更新管理方法。况且繁重的工作压力占据了校长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校长难以抽取充足的时间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只能沿用经验式的管理,那么也就必然导致管理方法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二)缺乏集体观念
当代初中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学生在家庭中得到过多宠爱,受到过多关注,在班级集体中也保持一种“聚焦”的状态,然而班级集体中的“大家长”只有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却有几十个,校长的管理工作有时难以面面俱到,个别学生就会感到被忽略。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也缺乏集体观念,个人表现欲较强,以自我为中心,对校长的管理工作会呈现出抗拒的状态,导致校长难以将管理措施落实下去。
二、初中校长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班级环境和氛围
柔性管理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校长在开展柔性班级管理时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班级氛围,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班级环境,一方面,校长在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上要遵循民主公开的选拔方式,有竞选意愿的学生可以自行竞选候选人,学生则投票自己满意的人选作为班干部,这样的民主竞选方式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权利。另一方面,校长可以定期举办主题班会,校长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认知特征等确定班会主题。在主题班会活动中,校长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讨论交流等途径深化学生认识,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由此可以更好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宽松班级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很多初中校长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习惯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能将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看待,这些和柔性管理的内涵不符,也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心理敏感,又很容易叛逆,刚性管理一味地压制很难让学生真正信服,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校长要践行柔性管理的理念,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校长可以在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特别是当学生出现一些学习或行为上的不良现象时,更需要教师关心这部分学生。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也要遵循柔性管理的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诉,不能随意打断,也不能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困难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初中生容易产生一些学习和情感上的困惑,校长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耐心疏导,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的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要想更好地开展柔性班级管理,校长还需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柔性管理需要管理者本身具备一定的管理素养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校长平时多学习一些柔性管理方面的知识,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校长也需要注重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校长和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未发展成熟,教师的思想言行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作为教师,不仅要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由此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教学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自己首先应当做到,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这比教师单纯进行说教效果要好。
(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开展赏识教育
区别于刚性管理的严厉惩罚,柔性管理更注重人性化,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校长适宜开展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这和柔性管理的内涵也是相通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校长,在开展柔性班级管理时,要具备赏识教育的意识,能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学生赞赏,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
校长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个学生的优点不一样,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有的学生组织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热心助人,有的学生热爱劳动……校长应当全面看待,对学生的优点不吝赞扬,以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当然,赏识教育也不是无原则地表扬,学生也有犯错的时候,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相融合,才更符合柔性管理的要求。校长在批评时,也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随意一通指责,更不能无端谩骂,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也不符合柔性管理的要求。
三、结语
总之,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策略,这种管理策略能够真正实现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注入灵活管理的概念,可以事半功倍地获得结果。作为初中校长,要有灵活的管理理念和概念,深入研究灵活管理的含义,不断探索灵活的管理方法,从学生入手,将柔性管理转变为班级管理,努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菲.柔性管理在初中校长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06).
[2]曾媚秀.以柔性管理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率的实施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