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萍
山西省晋中市教育局 ]030600
摘要: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积极做好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确立与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作为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合理规范,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
据研究人员表明,为了有效实现学生培养效果的优化,要积极做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与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就目前而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研究人员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做好自身教学观念的变革与创新,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以便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意义
总的来看,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对其今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种品质。对于学生而言,积极做好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其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有效做好教学工作与核心素养的融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实现相关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个人的有效发展,从而为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保障。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因此,通过该学科进行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与优化,对于学生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不利于教学侧重点的转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理念中仍旧以应试教学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从而导致其对于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相关调查显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满足学生的应试需求,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的讲解、考点分析以及解题技巧训练的工作中,从而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同时,在考评机制问题上,多数教师仍旧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从而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二)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
从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相对偏低。对此,研究人员指出,造成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枯燥,且与学生的生活之间缺乏实质性的联系,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理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环节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合理调动,进而造成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相对较差,无法合理运用相关知识实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难以通过知识的有效转化为自身核心素养的强化提供帮助。
(三)课堂教学方法单调性较强,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
研究表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从而导致课堂的单调性较强,难以有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合理调动。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形式相对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引导,因而限制了课堂良好学习气氛的合理营造。
(四)教学评价的体系尚不完善,不利于教学方法的合理调整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尚未有效实现教学评价机制的创建,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及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效及时地进行评价。对于教师而言,这一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其进一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限制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调整的针对性,对于教学方法的合理优化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教学评价环节的缺失,多数学生往往无法对相关核心素养的内容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
三、做好先进教学理念学习,肯定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对于教师而言,为了进一步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优化,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变革。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教师应积极做好先进教学观念的学习,从而合理摆脱应试教学思想对于自身教育理念的束缚与影响。其次,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与价值,有效实现师生教学角色的合理互换,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引导者,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形成与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最后,在教学实践方面,积极做好师生交流互动环节的合理设置,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实现课堂参与度的提升与优化,以便为学生相关知识理解与常规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在实际案例方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合理交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情绪进行全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路遇劫匪”作为框架,有效实现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于相关情境下的想法与做法进行表述,从而正确对自己的情绪特征进行分析。
四、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做好初中阶段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思维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现阶段,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观念的逐渐推广与深入,研究人员表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做好核心素养与教学工作的和谐统一,从而引导学生实现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确立。
参考文献:
[1]李慧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七步导学法初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品质课堂导学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0(59):43-44.
[2]余萍.“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观察,2020,(38):58-59.
[3]唐仁宏.立足核心素养达成三维目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反思三维目标融生[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