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淄博柳泉中学 25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下,德育教育逐渐被提高了重视程度,并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要求各个学科教学的开展都必须要围绕着德育教育来进行,在所有学科中,语文这门学科体现得最为明显。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其中明确要求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针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成为了现阶段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探讨话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引言: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维往往都比较活跃,并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正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育工作经验,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
一、环保意识教育的渗透
众所周知,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对环境保护提高了重视,并成为了社会发展所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通过实践证明发现,要想做好环境保护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管理,同时还要借助科学技术的支持,另外更重要的还要加强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提高,而要想达到这一点理想目的,作为学校必须要注重环保意识教育的开展。从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课文与环保有着密切关系,如:《敬畏自然》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对学生讲解《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一课文知识内容时,在实际教学之前可以先将有关沙漠对人类的危害讲解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和激情,发散学生思维,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然后以身作则,为环保工作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渗透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现代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从小都是娇生惯养,所以有着较强个性,比较自私,不懂得团结合作。所以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例如:在对学生讲解《斑羚飞渡》这一课文知识内容时,先将整篇文章的大体内容讲述给学生:“一群斑羚被逼上绝境,老斑羚为了能够让种群生存下去,但愿自己牺牲也要保护好年轻斑羚。”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会产生怎样的启发?”或“如果是你们,能够有着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吗?”等等相关问题,这时则会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然后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从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作为其中的首要位置,可以说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中心主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在里面,在很多课文中对爱国主义都作出了相应诠释。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则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教材,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好正确爱国主义思想,增强其爱国之情。例如:《黄河颂》、《最后一课》等课文中都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课文内容教学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生命进程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并深刻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熏陶并感染学生的爱国主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爱国影片播放展示给学生,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个人品行修养教育的渗透
针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无论在社会阅历方面还是在认知能力方面都相对不足,再加上正处在青春叛逆时期,很容易有一些错误品行的出现,所以这时必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以《论语十则》这一课文为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很多待人接物道理在里面,对于学生个人品行修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例如:可以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坚强个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在当今素质教育这一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凸显的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转变以往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性,并通过合理有效方法手段的采用,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得以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梅.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2):68.
[2]飒珍.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魅力中国,2018(51):249.
[3]张素侠.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神州,2018(1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