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秦云华
[导读] 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普遍存在。
        秦云华
        四川省广安市希贤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普遍存在。要想改善这一现状,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增效减负策略。而要想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效果,就必须要对增效减负策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结合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增效减负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 增效减负策略  实践 应用 探索
引言
        教师想要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逐渐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课堂效率比较低。比如,教师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不会对教师简述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以致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主,教师迫切地希望在每一节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并不理想,学生不仅没有获得愉悦的语文学习体验,语文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增效减负策略被提出。增效减负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内容:即增效和减负。首先,增效指的是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减负指的是精简作业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效和减负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增效减负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再进行知识的巩固。
二、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
        (一)科学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小学生都缺乏较强的自我识别能力,学习过程中无法明确学习目标。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进行教学目标的明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首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具体到课文教学,不仅要有所侧重,也要有所增加与删减。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可操作性,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可评比性。其次,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课堂所学知识中哪些需要一般了解,哪些需要重点了解和应用,哪些需要进行深层次的训练和加强等。
        (二)利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设备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直观形象的展示功能,在拓展学习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教师的讲解过程提供便利,有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学习《伯牙鼓琴》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钟子期、伯牙鼓琴等图片,根据课本内容制作一个小动画,小动画的内容包含钟子期、伯牙、高山、流水、古琴等形象,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搜索一条朗读文言文内容的高质量音频,将音频链接到课件中,然后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带着感情朗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第一部分表达伯牙遇见知音的喜悦和第二部分表达失去知音的悲伤的情感转变。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讲解文言文,展现文言文描述的故事场景,增强教学内容的全面性。


        (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进行识字学习、音节学习,还要进行阅读学习以及普通话的学习。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大。而小学生的学习又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只有经过教师的严格督促和引导,才能够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使得教师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要想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就必须要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以及思考时间,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其次,教师在讲解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最后,针对学生记录下来的疑难问题,要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向教师咨询,或者与同学讨论进行疑难问题的解决。
        (四)优化策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生对充满趣味的事物兴趣浓厚,他们更加喜欢新颖有趣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对教学产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的加入趣味元素,从而锁定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到《小小的船》这篇文章时,由于这篇文章中的字词句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背诵,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背诵情况的检查,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彼此监督,进行背诵。在课堂上,教师只需抽查每一组中一位同学,被抽查者就代表着这一组的背诵情况。教师在检查后评选出优胜组和落后组,优胜组教师现场给予表扬,并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激活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对于落后的组,教师则也要适当的给予惩罚,如当堂表演一个节目,或者唱一首歌。这样的过程,既是对落后学生的提醒,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五)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指导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而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全面分析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道德情操。但是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时间为40分钟。在这40分钟的时间内,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只有少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语文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保证,但是语文知识不够扎实、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特点的情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增效减负策略,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对此,教师可以应用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某一问题的讨论,并根据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设计。这样,针对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可以有效激发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帮助其重建学好语文的信心,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保证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效果。
结束语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下,我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依然需要实施增效减负策略。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增效减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必然性。本文提出的方法更多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改良,要从实际出发才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效率提高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薛一帆.谈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策略的实践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95.
[2]霍红.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23-224.
[3]王子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2017,6(11):206-207.
[4]段晶晶.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N].发展导报,2017-04-14(028).
[5]王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07):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