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生课外阅读困境及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李欣欣
[导读] 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李欣欣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 816099
        摘要: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阅读内容不当、阅读方法不对、阅读时间不足等种种问题和困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读物,传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且创造适合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会阅读、爱好阅读,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困境;对策
        引言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这决定了老师必须注重课外阅读,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收获丰富的课外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可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并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一、创设阅读情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目前,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有的学校还为学生设立了小书吧,各个班级中也有图书角。而且,在网络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图书的种类繁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身的阅读兴趣和知识水平, 选择适合自己的优秀读物展开阅读。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阅读一些拼音读物和比较简单易懂的书籍 ; 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阅读经典名著。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如晨会课、班队课等,让学生能够由此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此外,围绕着作文教学开展课外阅读。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教授,更重要的还是在阅读中感悟。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应该增加适当的、相关的课外阅读, 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引导下的有效读书方法
(一)故事引导法
        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前的几分钟为学生讲述精彩、简短的小故事,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名字,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他们熟悉的小故事,让学生听完故事后猜出故事的名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能够主动开展今后的阅读活动。
(二)榜样示范法
        学生每天在阅读时,教师都应该陪同学生一起展开阅读,并做好相关笔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展示平台,将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爱上阅读,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赏识激趣法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促使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为了让学生时刻保持阅读热情,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关注每名学生,积极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应该予以表扬,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四)督促抽查法
        当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后,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督促和指导,如果教师不这样做,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松懈心理,无法认真地对待阅读活动。因此,教师要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利用个别抽查提问法或者是班干部协助检查法等,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方式下认真对待阅读,从而推动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明显的增强。


        三、克服阅读内容不当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合适书源
        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个大的困境,小学生虽然会因为好奇心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但是他们无法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不知道在合适的年龄读合适的书。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很多小学生会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去看一些毫无营养的漫画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阅读内容不恰当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书源,保证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健康、恰当的读物。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一角设置一个“图书角”,开展一个“自己捐一本,大家读百本”的借阅活动,要求借阅的书籍不可以是毫无营养的漫画和话本,必须是有意义、健康、精彩的课外读物,也可以是从课本中延伸出来的书籍,以及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书籍,如《唐诗三百首》《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著作。教师还可以每周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名著,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书。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内容就会变得健康丰富,同时还扩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和量,学生逐渐在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积累和素养。
        四、克服阅读方法不对的问题,为学生传授正确方法
        小学生对于陌生而有趣的事物总是保持着这个年纪段都会有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这暂时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也是小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最大问题,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保持着学习的心态,常常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阅读课外读物,这样的阅读方法无法让学生汲取课外读物中真正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积累。为了改变这一阅读的困境,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改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好的习惯和态度。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本课外读物给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如《成语故事》,教师就可以选出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初读,通过粗略地浏览文章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这个过程也要求学生将文章读通顺。第二步就是细读,教师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字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圈一圈好词好句,同时也将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第三步就是重点阅读,在重复的阅读中解决上个阶段遇到的问题和阻碍,然后重点理解圈画出来的好词好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书读和背诵,做一个简单的好词好句的摘抄和记录。最后一步就是要学生通过阅读这个小的成语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并巩固了哪些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地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体系。
        五、克服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最后,教师要十分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由于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习科目,所以大部分的教师会把时间都用在课本内容的教学上,而忽略课外阅读的教学时间,然而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完善,也难以在空闲时间沉下心来读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例如,教师可以每周留出一节课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阅读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然后,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大接龙”“古诗词朗诵会”“课外知识交流会”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
        结束语
        综上述,当前,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开始把课外阅读当作提高小学生阅读素养和语言积累的有效教学手段,学生也对相对课本知识而言比较陌生而有趣的课外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困境,如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大限制了课外阅读的范围,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大于爱好,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都达不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因此,下文将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解决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分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周国祖.??西部素质教育.?2020(04)
[2]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施策略[J].章福成.??华夏教师.?20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