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转变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李笑笑
[导读] 20世纪,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李笑笑
        (南京市雨花台区金地自在城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20世纪,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继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之后,新课改就成了学校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转变职业角色;其次,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的准备,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角色转变;终身学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师转变自己职业角色,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转变。
一、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
        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语文教学观相比,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给学生方向上的指引,具体怎么去做要由学生来完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学习有自己的想法,要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对于不正确的想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里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并不是教师完全不管不顾任由学生自己讨论,而是语文教师要给予他们讨论的方法,明确他们讨论的目的,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让每个学生愿意讨论,敢于发表不一样的见解,这样他们才会提高他们主人翁的地位。
        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过程,不是说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就可以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有交流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多少的知识量来衡量这节课上的好坏,而忽略了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消化。 这些与新课改都是背道而驰的。 新课改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来衡量这节课上的好坏,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接受理解和参与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去评价学生,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积极指导,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0世纪60年代,自提出了终身教育观念以后。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对终身学习的最好解读。教师应该给自己的知识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相互贯通的网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去学习探索,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对知识运用自如,才能灵活应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紧急问题,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才能更好的去教导学生。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模式去教授,学生才能寓学于乐。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能自以为小学的语文知识简单就停止学习的步伐。 这样做,只会让自己在这个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下淘汰掉。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去让学生背诵知识点,这样很容易,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要机械的背诵就可以了。但是,机械的去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学习的效果往往会更差。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应该由教师及时正确引导,而不是利用自己的权威去命令学生必须学习多少知识量。

同时,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还有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要引导学生在德育上和心理上健康发展。促进每一名学生不仅学习优异,品行也良好。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是教学,他们认为研究是“专家”的事。小学语文老师也要积极的研究课程。有些老师认为小学语文很简单,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难,并不需要老师研究课本,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观点是及不正确的。小学语文老师也需要对课本进行研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之间是脱离的,没有联系的。新课改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级别来确定课程管理的模式。教师不仅有执行课程的权利还有开发和建设课程的权利。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执行新课改革理念,还要积极加入课程开发的工作之中,加强自己对课程的评价能力,学会对各种各样的教材进行分辨和评价。
        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教师要走出教室,去挖掘社区更多的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多出去“走走”在社区中挖掘更多的学习素材供学生学习,营造语文课堂的生活气息。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并不是脱离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生活,小学语文学习要从实际中来再走到实际中去。
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首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主观意志之外的个体。 教师不能随意支配或者强加给他们一些外在的知识。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学习应该是自发的行动,而不是被逼着学习,他们的学习虽然具有随意性,但也绝不是被老师设计好的具有程序性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第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尊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语文课堂上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二,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老师要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以前的课堂中教师为了追求正确率,在稍微难的题目上就给学生提示甚至是直接报答案,这样学生的正确率的确会高。但是,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的学生缺乏主见,也不会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是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们害怕结果是错的被老师批评。新课改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摒除之前不好的习惯,给学生大胆发言的机会,对于想法比较好的学生还要及时的表扬及时强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田汝宝,谈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2]高红菊,小学语文教师提问的个案研究[J].中国民族教育.2005,03.
[3]杨德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者角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4]王秀兰,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的角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2.
[5]毕胜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6]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7]周立群,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8]黄亢美,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佘同生,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M].中南工大出版社,2000.
[10]张久久,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笑笑 1991.08 女 汉 江苏淮安 大学本科 中小学二级 小学语文 210000??
单位:南京市雨花台区金地自在城小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