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兰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小学 445300
摘要:在小学的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师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将德育教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同时应重视在教学中小学生占有的主体位置,进而将德育思想逐渐的渗透给小学生,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品质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先进人,同时使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
引言
在语文新课标的影响下,学生的道德情操的高尚品质培养工作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同时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教育的彻底贯穿和具体实施。在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有着逐渐熏陶使学生感受到了滋润的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的个性形成和道德思想观念的建立有重要影响,同时能够在学生的人格建立中提供基础。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的重要意义
(1)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渗透,可以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满怀热情进行有效激发,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共同发展。在进行德育思想的有效渗透工作时,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下的实际生活状态,以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为中心进行散发式开展,例如,进行珍惜生活的相关课文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应当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进而使学生可以在后期的学习中有着牢固基础。如在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能自欺欺人,做人要讲究诚信和道德。
(2)德育教育具有较好的渗透性
在进行德育教育具体的实施中,对于德育思想的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渗透可以通过语文课文中的内容进行讲解、有效利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知识延伸等有效进行,同时也可以利用教材和多媒体相融的方法进行渗透,然而最有效的渗透方法来自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思想观念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朗读和深入讲解进行较深程度的启发,进而使学生拥有高品质的道德思想意识。教师应选择一些课外的具有哲理性和人文教育内涵的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堂下进行有效阅读,使学生的自我素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进而引发学生的道德情怀,最终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发展空间,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促使小学生具备高尚觉悟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小学生树立学习中的榜样,同时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生活的实践中起到表率作用,进而使小学生产生上进心理。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并不能做到一举成功,应一步一步的进行,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生中选出拥有高成绩和高品格的学生,组织活动进行学习经验的讲述,同时讲一讲在生活中的感悟,使其他学生在熏陶中进行自我思考,进而在班级中可以建立浓郁的学习气氛。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觉悟的有效提高,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进行定期的疏导工作,可以为小学生讲解相关的国家英雄方向的故事,进而使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同时在愿望的建立中具备强烈的心理。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协商和沟通,将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和事迹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进行张贴和展示,通过耳濡目染的形式使学生进行自身素质水平的提升。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同时教学更是没有固定的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对于经验和教训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思考,应将语文知识作为教学基础,将道德与文化知识相融合,进行传播。在学习《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不能有滥竽充数的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2)增强拓展训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针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用心的改变,同时增强课外的拓展训练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小学生对德育产生新的认识。所谓的语文教学其本质是人文教育,与小学生在生活中的方式有密切联系,同时也关系着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对于活动中的实践内容,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多样化,使思想道德能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驻扎,不仅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高要求,同时也担负了在语文教育中时代的使命责任。教师应结合学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以献真情为主题的活动,让小学生每天向自己亲爱的父母送出祝福的话语,在家牢记父母的教诲,对于作业的完成应做到及时,进而做到回报父母。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使小学生受益匪浅,同时改善了小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小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在传统节假日做一些时令性的志愿者活动,比如参与植树节植树活动、端午节包粽子以及社区组织的集体活动。在经历了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锻炼,使小学生体会到了其中的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促使校园风貌中和谐文明的形成。
结语
对于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不应该只停留在理论的讲授中,同时对于情感的宣泄过程不应该进行的较为过度,其主要目标是将德育的重要意义深刻的印在小学生的心中,使小学生能够将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进而使小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在语文学习中获取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3(2):257.
[2]王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学周刊,2017,14(3):56-57.
[3]张玉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5,20(1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