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吉林省前郭县乌兰傲都乡蒙古族中学 131124
摘要:阅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零散的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阅读教材涉及面仅限于课本。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语文核心素养。由于缺乏名著阅读的训练,在学生面对名著时,读不懂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逻辑思维水平,使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得到提升,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提高自我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名著导读,既是顺应时代发扬传统文化趋势的有力举措,又是满足现代社会学生对文化多样需求的必然途径。古今中外的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样,且学生兴趣爱好不同,阅读基础也参差不齐。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思考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提高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力,真正将“名著导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一、当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现状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手机、电脑的出现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快餐式文学,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得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形式越来越不乐观。碎片式的阅读模式使学生愈发喜欢情节类的小说、动漫等,很难专著于篇幅较长的名著阅读。而这些小说、动漫等作品缺乏文学性,主题思想也较为单一并不深刻,难以为学生带来深层次的语文水平提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此外,当前的初中生普遍阅读量不够,只有少数学生坚守在阅读的前线,多数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浪费在看电影、打游戏等娱乐方面,完全忽视了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恢复阅读的自主性。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堂优化策略
(一)名著简介,激发兴趣
大部分初中生的文学素养不足,而且对于文学知识的储备也不够。这使得初中生在面对鸿篇巨著时,没有耐心将阅读坚持下去,甚至会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对名著进行深入解读,并加强导读的教学,将名著进行简略化,为学生介绍这些名著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一些精彩的片段。教师通过名著导读,能使学生对这些名著产生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章中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由于这篇外国名著篇幅偏长,学生无法提起对这篇名著的阅读兴趣,并且大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的差异,也并不喜欢外国的文学作品。外国的文学作品对于初中生来说,语言比较晦涩难懂,人员关系复杂,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要做好这一部分的导读,自己先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掌握后,再为学生做好名著简介,为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背景,还可以介绍一些精彩的片段,充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进行深入阅读。
(二)以兴趣为着力点,提高学生阅读自主性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学生就会入迷,当学生入迷了他就能钻得进去,学习自然也就会有成效。”因此,在初中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高昂的情绪自主投入到名著阅读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效率。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创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阅读积极性,从而优化名著导读教学效果。如创设情境、讲故事等,都可以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学生完全参与到名著阅读过程中去。第二,利用影视作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扩大名著影响力,许多部名著都被翻拍成了影视剧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阅读欲望。比如《西游记》《水浒传》及《骆驼祥子》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引进影视剧作品,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使其从多个角度解读名著,体会名著的魅力。
(三)优化指导方法
名著导读的指导方法是学生掌握深度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在上述的名著导读课程体系中,专题探究板块就能发挥这一作用。具体的优化策略如下:一是由扶到放。长期以来,教师都很难做到真正放手,但事实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已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专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地放手,与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与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由表及里。名著导读分为不同的框架结构,如果按照传统的难易度划分,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去深度阅读,感知文学作品本身的魅力。运用这样的优化策略,放手让学生去感受阅读方法,在必要时适当指导,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探究思考,活跃思维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自有其过人之处。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需要理解文字下的隐藏信息。名著的文字作品中往往隐藏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一些信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不能仅仅是为了阅读,而要深入思考,了解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是否为伏笔或者隐藏的是什么信息。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再盲从,轻信他人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探究,进行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通过这样的名著导读,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教版新增的“名著导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模块,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蕴含的巨大艺术价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名著导读的积极意义,并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注重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以此为学生阅读名著提供正确指导,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名著,并从中受到启发,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梅.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N].语言文字报,2019-09-11(006).
[2]贾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探究[J].农家参谋,2019(17):236.
[3]刘威. 谈初中语文的名著阅读引导[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