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沈阳市绿岛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102)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我国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为了避免传统教育模式中“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一定的转变,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已完全摒弃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单一、死板,而是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高中数学教学变得愈发多样化、先进化、多元化。截至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它不但将刻板、抽象的教材内容变得灵活、生动,而且也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数学情境的帮助下逐渐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1.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问题和作用
1.1问题
从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内容单一,课程复杂。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已经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阶级,并始终坚持着“以合为主,分为辅”的教学原则。基于此,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教师也应该继续沿用这一教学原则,只不过,一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放置的课题实际上与数学分层教学规律无关,甚至课题种类过于繁杂和单一。例如:在学习向量知识要点时,部分教师只通过多媒体向A、B、C三个层次的学生统一播放了有关向量计算的图像和视频,却忽略了这三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并没有根据每一阶层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而有针对性的播放课程资料,还有一些教师虽然遵循了这一规律,但是其为学生挑选的图像和视频却并没有多少值得提取的内涵,更多的内容则与所学课程无关,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演示过程中,只是重复的播放同一内容,有时这一内容还会持续播放两三节课,且教师所挑选的这些资料内容大多是文字形式的图表或讲座类的视频,这些枯燥、无趣的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也并无多少益处;②方式僵化,实践缺乏。当教师为A、B、C三个阶层的学生布置课程目标和其他考查内容时,只利用信息技术公布了考查内容和课的题核对,却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数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为A梯队的学生布置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练习,要求A梯队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还要对所述的答案进行打分,而后又为其布置了相关课后练习和考核试题,并要求学生在全部完成之后对这三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打分。教师又通过多媒体为B梯队的学生布置了等差数列的练习,此时却只要求该梯队的学生回答问题,而不要求其参加考核,仅针对这两方面的成绩进行打分即可。如此一来,虽然一定程度上讲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种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却很难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到最后学生学到的只有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发布的任务。
1.2重要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但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提供了新鲜的生命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化。一定程度上讲,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并使得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大程度的缓解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和难度。
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实行多方面的辅助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线上学习平台等设备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平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较为方便使用,但是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却要做到适度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过多地将视频、图片等融入进课堂教学内,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也多会被多媒体资料所吸引,而无暇顾及真正的教学重点,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2.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的策略
2.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进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分层教学并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而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舒适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将指数函数的图像制作成短视频以作为课堂导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及其单调性的变化规律,以便于快速得集中学生地学习注意力。而后教师可根据不同阶层的学生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2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检测,将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记忆层、理解层、简单层和综合运用层,教师应根据不同阶层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对数函数一节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C阶层的学生,教师对其的要求可设定为了解对数函数定义和具体表现形式;对于B阶层的学生,教师对其的要求可设定为熟悉对数函数的运算法则;对于A阶层的学生,教师对其的要求可设定为充分掌握对数函数的推导应用,如此一来,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能力。
2.3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
若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那么课后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时,一定要充分结合A、B、C三个阶层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符合其学习能力的相关习题,例如:在讲解应用题和数值运算的相关知识时,对于A阶层的学生,教师除了为其布置统一数量的课后习题外,还应为其提供部分附加题,以进一步提升该阶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B阶层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一些较为常见的应用题;对于C阶层的学生,教师则要为其多布置一些计算题,以便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全体学生的协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当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至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得施展信息技术的优势魅力,另一方面能够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道金.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 文理导航(中旬). 2018(07)
[2] 吴卫平.基于分层教学方式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J]. 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2017(05)
[3] 周晓林.新课标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15)
[4] 李泽利.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 才智. 2018(05)
姓名:刘洋 出生年月:1987年8月 性别:男 籍贯:黑龙江省双城市 民族:汉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邮编:110102 单位:沈阳市绿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