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714000
摘要:本文首先从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等方面阐述探究性学习在当前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必要性;接着,从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数学课学习评价机制等角度详细阐述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引言:
高中数学课是当前高中生必学的重要课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提升数学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探究式学习方式提高学术学习效率,是当前高中数学课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探究性学习在当前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在当前中国高中教学当中,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意识不强,学生善于听老师讲课而忽视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在长期中国式教育之下,高中生逐渐丧失探究精神,因此,应当在当前高中数学课教学当中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中国的未来需要与有创造力与探究精神的年轻人引领。
(二)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作为高考当中重要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途径就是参与数学课的学习。数学课听课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创新性的数学课教学方法,符合当代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数学课中应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高中数学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决定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相当重要。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一第七章《概率》这一课时,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随机现象”等知识点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数学课的知识点,就是要借助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学生首先有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师应当将教学当中至少30分钟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预习书本内容在书上的例题当中找出解决方法。
在接下来的15分钟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针对学生不会解的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的能力。学生数学主体地位的提升,是数学学习成绩提升的关键。
(三)创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在探究式教学应用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领到任务之后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得出结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较好的小组,教师应给予其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行到讲台上讲解题目,以此增强与锻炼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第四章《信息技术支持的函数研究》这一课学习时,教师可以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书本上的难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其帮助,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之下,学生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探究学习方法不断进步。创新数学课教育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当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1]。
(四)完善数学课学习评价机制
学生自主探究结果需要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完善数学课学习评价机制至关重要。高中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的评价重视程度较高,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在学习高中北师大版高一数学第六章《统计》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教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但学习成果完成之后,教师设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当多元化,针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学习成果以及成果展示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采用客上评价与课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善学生评价体制,细化自主探究合作评价细则,在完备的评价机制下提升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客观公正的教师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此外,高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用高中生喜爱的评价方式评价探究式学习成果,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高中生对于教师的鼓励和奖励十分重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2]。
三、结束语
探究式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学习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启莉.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 高中生学习, 2018(2):139-139.
[2]张恒.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20, 010(0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