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25期   作者:王彩玲
[导读] 差异化教学概念的引入,在于对学生接受教育时的个性化需求的尊重。
        王彩玲
        海南省海口市第八中学  
        摘要:差异化教学概念的引入,在于对学生接受教育时的个性化需求的尊重。这种个性化来自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早在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方法是对因材施教现代化的诠释,是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差异化教学方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的泛化,避免班内数学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对每一位同学负责。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运用途径
一、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是什么,在孔子看来,自己的学生个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子路与颜回恰好可以说是性格的两个对立面,对此如果都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那么对于其发展将会是不利的。我国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落后,在许多地区一个教师往往要承担多门课程。而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教育事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越发突出,教师们需要从教育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学习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法,更好的得到教学效果。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师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重点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更迭,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是相当困难的。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学习教育改革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立足于教学活动本身,要使教学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同学身上,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形式,让学生归于主动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特征。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作为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与领路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理念与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甚至是其未来的数学学习走向。
        (二)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教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学硬件设施更新换代,教育理念也有了质的飞跃。但仍有一些教师仍无法接受新的教育思维与方法,素质教育理念在一些地区流于形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往往是学校打压的对象。教书育人仅仅做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被抛掷脑后。由于学生间存在千差万别的细微差距,学生擅长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刀切的方式还是屡见不鲜,仅仅有几个同学能够紧跟教师的节奏并不意味着全班同学都能够掌握好所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地位极其重要,学生的升学考试以及未来高中阶段的学习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一些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题海战术,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对于学生来说缺乏应有的作用,十分重的课业往往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嗤之以鼻,这些教学方式由于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化需求,而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立足于学生能否学会做题,学会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养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一)设置具有差异化特点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划分,划分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与方针的设定,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道路,这样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一次函数知识的教学中,就可以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尽快突破一次函数,并及时进行相关的拔高训练;一般的学生应该打牢基础,掌握好这一部分的知识;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该树立自信,构建良好的函数思维,再进行逐步的学习。另外教师也应该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等特征,利用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来“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数学学习方面有所进步与成长。具体方法可以将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差异化设定,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成绩走势,为学生们设立目标,比如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应该要求稳定且有所提高;成绩一般的学生应该进行拔高,为进入更好的高中而努力;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应打牢基础,稳中求进。这样的差异化目标建设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将教学方式进行层次划分
         初中阶段较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学生有着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但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数学基础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这也决定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这些个体差异也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引导教学活动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程度不同,也决定了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为了避免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排疑解难,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层级划分,但这种层级的划分仅仅存在于初中数学学习情况,与其他各方面无关。比如,教师在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于该理论以及几何思维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就可以对程度较好的学生采取自学为主,疑难问题重点分析的教学策略;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就可以强调课堂教学为主,紧跟教学节奏,严格贯彻课后练习,打牢基础、提高能力;对于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可以从几何基础进行补充性教学,对于简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进行提前引申,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将缺失的基础进行补牢。针对不同层级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能够在更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提升自己数学学习水平。
        (三)设置具有差异化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甚至比成绩更为重要,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承差异化理念,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中肯的评价。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的认可与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评价的差异性体现在学生的年纪、性别以及学习情况等等,避免对学生的评价一刀切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障学生自尊。比如在对女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尊重女生的个人尊严,也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固有差别来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一直没有起色,但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来激发其重拾学习自信的动力。
        (四)促进初中生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班级内部的互助互学往往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进行学生的分组划分,每个组由各个阶段水平的学生组成,让数学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更好地带动学习成绩稍弱的学生,更好地促进班级内数学学习氛围的优化,营造出相互追赶的积极学习态势,最终全面的提高所有同学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开展探究与分析,立足于差异化教学方式,以求更好的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两极分化的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实际学习需求,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协调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收获与体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68.
        [2]白丽芳.对初中数学差异性教学的研究[J].数 学 大世界,2018,(08):17.
        [3]陈永庚.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体会[J].理 科 考 试 研究,2019,(1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