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才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中心学校 青海 西宁810100
摘要:随着教育机构对小学教育新课标管理的推出,加强了学校对小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视程度。小学时期教师就是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带领者,同时对小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责任。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小学生提升自身的品德素质,同时在教育中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功能开发;路径研究
引言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全自身人格、健康思维的重要阶段。身为小学老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小学生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工作,对小学生的管理不能过度放纵,也不可以过于苛刻,应当因材施教利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整个班级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一)德育教育中思想管理内容
思想管理是德育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内容,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思想管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够坚定,在很多选择中不能明辨是非。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小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对其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正因如此,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好对小学生思想的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对小学生已经或者可能要发生的错误思想及时进行改正,为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打下基础。
(二)德育教育中语言管理内容
语言管理在德育教育中属于重要内容存在,在语言方面小学生存在两大问题:(1)因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够完善,导致他们在对事物的表达中不能辨别自己所述内容的含义,因此就会出现一些语言问题。(2)外界环境能够很容易就对小学生造成影响,在语言环境恶劣的环境中小学生就会受到影响,这种语言环境会干扰小学生对语言行为正确性的认知。为了使小学生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一定要注重对其语言上的管理。
(三)德育教育中行为管理内容
德育教育中最关键的便是行为管理教育内容,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发现,学生会因为一些不好的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学生之间追逐推打等不良行为。为了小学生的人身安全着想,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必须把行为管理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从而使小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改掉恶习,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德语教学融入小学班级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运用自身的教育资源
作为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领者、传授者,教师有义务培养学生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对学生从各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小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度,对整个小学生班级所学内容进行了解,找到可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资源,实现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同时进行。就语文教学来说,课文中语言、文字、内涵的水平都较高,教师可以多注重一些课文内涵的讲解。通过更加巧妙的教学形式,教授一些含有特殊德育精神的文章,帮助小学生加深对德育精神的认知。
(二)从细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
细节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成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能展现这个人的素养。现在生活变好了,一些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致使一些孩子在语言行为习惯上出现很多不良行为。而更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教师工作内容之一,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以规范行为习惯开始。行为习惯与自身素养是对等的,教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生出现错误行为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第一种,教师可以采用严令禁止法,树立威严和强烈的否定态度,使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第二种,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主要引导学生在事件中怎样的行为习惯是正确的。举个例子,一些小学生说脏话,可能小学生自身说脏话并没有恶意,只是受到其他不良语言环境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习惯,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改正,让小学生领会到说脏话是不对的。并通过我国传统的言论知识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语言的魅力。
(三)德育教学氛围的构建
氛围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与行为举止,教师可以利用这点打造德育氛围帮助小学生改善恶习、提高素养。首先,教师可以细化道德内容,在班级里建立道德规章,让小学生自主遵守道德规章。其次,还可以通过召开班会,来播放一些有关德育知识的视频故事,使小学生对道德魅力产生共鸣。最后,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自觉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用自己良好的个人素养给小学生做学习的标准,小学生有样学样自然也会养成好的道德素养。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与小学校园要积极组织文明德育教学,防止在学校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中教师都该意识到创新教学策略、优化德育教育不管是对小学班级的教育提升还是小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心理需求,进行探索、创新德育教育,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芸.小学教师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孩子天地,2020,000(001):P.64-65.
[2]周岩.新时代小学教师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000(003):P.166-166.